时间: 2025-04-26 03:3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52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早袖经纶手,传之柱石材。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
五鼎方身飨,两楹俄梦回。
百年流泽远,衮衮几公台。
早晨的衣袖轻盈飘舞,手中握着经纶之才,
这些才能传承给了如柱石般坚韧的人材。
他没有心思去孤独的荆棘丛中,
而是把德行托付给了三棵槐树。
五鼎之美食正在享受,
两根柱子间的梦境瞬间回归。
百年的恩泽流传悠远,
多少公台上的士人都在这里聚集。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沉稳,常以抒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为主,富有历史厚重感。
这首诗是为挽纪念史国公而作,体现了作者对国公的敬仰和怀念。史国公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家,诗中多次提到的德行和才能均反映了对其生平的高度评价。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是一首充满敬意的挽歌,诗人在描绘史国公的伟大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开篇以“早袖经纶手”开场,展现了诗人对国公治国才能的赞美,似乎将国公的智慧与晨曦的清新感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表明国公的德行使他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尚的品格,将其视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百年流泽远”的意象,展示了国公的德行和智慧将流传千古,影响后人。最后一句“衮衮几公台”更是点出了士人聚集的场景,象征着国公留下的深远影响和无数追随者。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庄重与哀思,同时又不失对国公卓越才能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围绕着对史国公的怀念与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德行和才能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
诗中“早袖经纶手”中的“经纶”指的是什么?
“百年流泽远”一句表达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三槐”象征什么?
李曾伯与王安石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德行的重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同样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文化内涵上有共通之处,均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