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画柳》

时间: 2025-05-06 02:24:58

诗句

玉树微寒,琐窗宿雨。

分明梦到闲庭宇。

一重帘幕对西风,离愁不断浮云去。

来雁惊秋,吟蛩向暮。

江乡景物还如许。

几番残月又新霜,当时折柳人何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4:58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画柳
作者: 谭献 〔清代〕
玉树微寒,琐窗宿雨。分明梦到闲庭宇。
一重帘幕对西风,离愁不断浮云去。
来雁惊秋,吟蛩向暮。江乡景物还如许。
几番残月又新霜,当时折柳人何处。

白话文翻译:

在微寒的玉树旁,窗户上沾有细雨,仿佛在梦中回到了那悠闲的庭院。
一层帘幕对着西风,离愁像那不断飘浮的云彩一样难以割舍。
归来的大雁惊动了秋天,晚上的蛩吟在耳边回响。
江乡的景物依旧如故,几次残月又伴随新的霜降,
当年折柳的那个人,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注释:

  • 玉树:指一种树木,形容树木的高大挺拔,也有景象幽雅之意。
  • 琐窗:窗户小而精致,形容窗户的细腻与静谧。
  • 闲庭宇:指悠闲的庭院,形容轻松自在的生活环境。
  • 帘幕:帘子和幕布,指遮挡视线的帘子。
  • 离愁:离别的愁苦。
  • 浮云:无定形的云,象征飘忽不定的心情。
  • 来雁:归来的大雁,象征秋天的到来。
  • 吟蛩:蛩是蟋蟀,指秋天的蟋蟀在唱歌,增添了秋天的氛围。
  • 折柳:折柳送别的典故,象征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生于广东,擅长词、诗,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踏莎行 画柳》是在一个微寒的秋季,诗人对离别情感的沉思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画柳》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开篇“玉树微寒,琐窗宿雨”的描写,构建了一幅静谧的秋日画面,给人以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感觉。诗人通过窗外的雨水,细腻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分明梦到闲庭宇”的句子中,梦境与现实交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离愁不断浮云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离愁如浮云般难以捉摸,随风而去,却又缠绵悱恻。

诗的后半部分“来雁惊秋,吟蛩向暮”描绘了秋天的意象,来雁与蟋蟀的声音交织,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最后“当时折柳人何处”更是点题,诗人追忆当年别离的情景,充满了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树微寒,琐窗宿雨”:在玉树旁,微寒的天气中,窗户上沾满了细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 “分明梦到闲庭宇”:仿佛在梦中回到了那轻松自在的庭院,表达了对往昔快乐时光的向往。
  • “一重帘幕对西风”:窗帘轻轻飘动,正对着西风,增强了感伤的氛围。
  • “离愁不断浮云去”:离别的愁苦如同浮云一样难以消散,表现了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 “来雁惊秋,吟蛩向暮”:秋天的到来被归雁打破,蟋蟀在夜晚歌唱,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江乡景物还如许”:江边的景物依旧如故,流露出对故乡和过去的深切怀恋。
  • “几番残月又新霜”:经过几次残月,新的霜降又来,暗喻岁月的无情。
  • “当时折柳人何处”:提及折柳送别的人,表达了对曾经陪伴者的思念与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离愁不断浮云去”,将离愁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拟人:如“吟蛩向暮”,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诗的句式结构较为工整,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离愁和怀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身边环境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树:象征高雅与孤独,营造出清冷的秋意。
  • 琐窗:暗示内心的封闭与思绪的纷乱。
  • 浮云:象征无常与变化,反映内心的惆怅。
  • 来雁:象征秋天与离别,增添了诗歌的季节感。
  • 折柳:代表送别与思念,承载了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琐窗”的意思是:

    • A. 大窗
    • B. 精致的小窗
    • C. 破旧的窗
    • D. 没有窗
  2. “离愁不断浮云去”中的“浮云”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时间的流逝
    • C. 亲情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折柳”主要用于表达:

    • A. 喜悦
    • B. 送别的情感
    • C. 感恩
    • D. 学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现了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踏莎行 画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离别的思考与对时光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充满女性的柔情,而谭献的作品则更加沉重,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包含谭献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赏析》:对古代诗词进行深入解析和赏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定风流 和王定国二首一 次韵李秬双头牡丹 张杰以龙茶换苏帖 清平乐 次韵棠美甥昼眠 赠送张愈秀才 贵溪徐氏招隐园昔王表避乱居此山依之者数千 滨州道中四首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栗栗自危 齿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攻城野战 倒八字的字 鲇鱼上竹竿 勃然变色 蒸沙成饭 包含厚的成语 举世瞩目 包含鸳的词语有哪些 依葫芦画瓢 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器度 贝字旁的字 三七 妉汰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