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5:01
行人夜上西城宿,
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
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
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
更在秋风百尺台。
旅人夜晚在西城住宿,
听见梁州的双管乐声悠扬。
此时秋月高挂,照满了关山,
哪里不是这曲子在回响呢?
鸿雁刚从北方飞来,
听到乐声却又飞回。
金河边的守边客,心中应是断肠,
更在这百尺高台上,感受秋风的凄凉。
李益,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关的风土人情和士兵的生活。李益的诗风豪放,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边塞,诗人在夜晚宿于西城,听到乐声,感受到孤独与思乡的情感,正是战争背景下士兵的共同情怀。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联描写了旅人在西城夜宿,听到悠扬的乐声,既有对音乐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秋月满关山”,展现了秋天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冷、遥远的意境,象征着离愁别绪。
“鸿雁新从北地来”则引入了自然界的生灵,鸿雁的归来象征着思乡之情,但它们又因闻声而飞回,反映了人们对归属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两句中,“金河戍客肠应断”,表达了边塞士兵的愁苦与孤独,尤其是在秋风萧瑟的环境下,更显得悲凉。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景象和士兵的情感交织,表现了深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围绕思乡之情展开,通过音乐、自然景象与士兵的孤独,表现了对家乡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A. 归属
B. 离别
C. 思乡
D. 战争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夜上西城是为了?
A. 旅行
B. 休息
C. 观看秋月
D. 听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