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

时间: 2025-05-02 01:36:51

诗句

脊梁硬竖支撑佛,心地平铺济渡人。

不比天台无用物,只将奇险诳愚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6:51

原文展示:

脊梁硬竖支撑佛,
心地平铺济渡人。
不比天台无用物,
只将奇险诳愚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看法。诗中提到“脊梁硬竖支撑佛”,意思是说寺庙如同坚固的脊梁支撑着佛教信仰,而“心地平铺济渡人”则强调了善良的心地可以帮助他人。接着,作者对“天台”的批评,认为它是无用的,只是用奇险的手段来欺骗愚民。

注释:

  1. 脊梁:比喻支撑的力量,指寺庙的结构。
  2. 心地:指内心的善良、宽厚。
  3. 济渡人:帮助他人渡过困境。
  4. 天台:指天台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作者认为其教义无用。
  5. 奇险:指危险而奇特的事物,暗指一些迷信现象。
  6. 诳愚民:欺骗愚蠢的百姓。

典故解析:

“天台”是指天台山,历史上是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作者通过对比天台与西寺,表达了对当时佛教现象的批判,认为一些寺庙和教义只是表面功夫,不能真正帮助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批判。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可能以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背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佛教形式化和迷信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的开头“脊梁硬竖支撑佛”,通过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佛教寺庙的坚固与神圣,但随之而来的是“心地平铺济渡人”,这让人反思,真正支撑佛教的并非寺庙的结构,而是人们的善良与宽厚。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比,指出“天台”教义的无用,强调其只是在用“奇险”来迷惑愚昧的百姓,反映出诗人对宗教形式主义的失望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的思考,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形式。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善良,而非盲目追随外在的形式与教条。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深邃且真挚,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脊梁硬竖支撑佛”:意在表达寺庙的坚固与佛教信仰的支撑力量。
  2. “心地平铺济渡人”:强调良好的内心品质能帮助他人,真正的宗教精神在于此。
  3. “不比天台无用物”:直接批评天台宗教义的空洞无用。
  4. “只将奇险诳愚民”:指责一些宗教现象只是在用奇特的表象来欺骗愚蠢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比作“脊梁”,强调其重要性。
  • 对比:通过对“西寺”和“天台”的比较,突显作者的观点。
  • 夸张:通过“奇险”一词夸大了迷信行为的荒谬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形式化宗教的批判,强调真正的宗教精神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对他人的帮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脊梁:象征支撑与力量。
  2. 心地:象征内心的道德品质。
  3. 天台:象征空洞的宗教信仰。
  4. 奇险:象征迷信与虚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种宗教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音乐

  2. 诗中“脊梁硬竖支撑佛”的意思是: A. 指佛教寺庙的坚固
    B. 指佛教的信仰
    C. 指人们的内心
    D. 指社会的压迫

  3. 诗人对“天台”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忽视
    D. 崇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较,李白的作品更多表现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然的追求,而陈著则关注社会现象与宗教批判,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菩萨蛮·回塘风起波文细 女冠子·春山夜静 南乡子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 酒泉子·雨渍花零 南乡子·山果熟 南乡子·相见处 渔歌子 渔歌子·柳垂丝 渔歌子·楚山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晚节不终 枝叶相持 戎柄 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阵马风樯 宝盖头的字 四点底的字 包含顺的成语 性急口快 黑字旁的字 兵寇 听啤 背年 豕字旁的字 弄獐宰相 包含澹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为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