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1:46
作者: 高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冲和生于何代?有人说他游于东海。
他三次前往金殿,言语间便可拜见银青。
他自称掌握多种技艺,常常与神灵沟通。
即使是万乘之主也亲自来请教道理,六宫中的人都不敢聆听。
往昔他去往高空,现在又来这里见到他的形象。
头上戴着鹖鸟冠,手中摇着白鹤翎。
整日饮用美酒,不醉则不醒。
常常怀念鸡鸣山,每次诵读西升经。
轻拍背部思念离别,依然走出家门庭院。
如今再见他如此,曾经只是一颗客星。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之,号穷睇,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五律,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和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作者通过对冲和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教和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遇冲和先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对人生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冲和这一角色,反映了对神秘智慧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金殿”和“万乘”象征了权力与尊荣,而“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的形象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既有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诗人对冲和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折射出一种人生哲学:尽管身处繁华,却依然渴望那份清净与自由。诗的最后两句,似乎更是对流星般短暂人生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冲和的描绘,探讨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名利与清静之间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冲和被描绘成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A. 世俗的权贵
B. 超凡脱俗的隐士
C. 战争中的英雄
D. 诗人的朋友
诗中提到的“鸡鸣山”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一种理想生活
C. 繁华的城市
D. 道教的圣地
诗中“万乘亲问道”表达了什么?
A. 权力的虚无
B. 诗人的孤独
C. 对冲和的尊重
D. 人生的短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