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3:07
采桑子三首 其三
艳词空冠花间集,不上云台。
却上阳台,一读南华事事乖。
谢郎朋齿狂犹昔,红粉成灰。
蜡炬成灰,剩得闲情赋锦溪。
这一首词用华丽的词语在花间聚集,却不再登上云台(高处)。我转向阳台,读着《南华经》,却觉得一切事物都与我无缘。昔日的谢郎(即谢安)朋友,牙齿依然如昔,但美丽的红颜已化为灰烬。蜡烛的蜡已成灰烬,只剩下我的闲情,赋诗于锦溪边。
作者介绍:项鸿祚,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多变,善于表现个人情感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传统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往昔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这首词在语言上华丽而不失深刻,表面上讲述的是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实际上却蕴含了对于生命意义的反思。开篇提到的“艳词空冠”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的美,仿佛在表明词人的才华与情感的沉淀,但随即转入对现实的无奈之叹。词人在阳台上阅读《南华经》,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追求,更是对道理的渴望,显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谢郎朋齿狂犹昔,红粉成灰”,一句道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昔日的朋友关系似乎依然存在,但岁月的流逝使得美丽的瞬间化为泡影。红粉的成灰,象征着美丽和青春的消逝,令人感伤。在最后的“蜡炬成灰,剩得闲情赋锦溪”,则是对自身情感的总结,尽管蜡烛的光辉已经熄灭,但仍然保留着一份闲情雅致,赋诗于锦溪之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叹,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哪部经典?
A.《道德经》
B.《南华经》
C.《论语》
D.《诗经》
“红粉成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的破裂
B. 美丽的消逝
C. 财富的失去
D. 生活的平淡
诗人为何不上云台?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