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42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42
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宋代〕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士人的才德能够影响整个国家,所以称为国士;女子的美貌能够代表国家,所以称为国色;兰花的香气能够代表国家,所以称为国香。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珍贵兰花,不用等到楚国的逐臣才开始重视它。兰花就像君子,生长在深山薄丛之中,不因无人而失去芳香;即便遭受雪霜的侵袭,依然不改本性。这便是所说的隐世无忧,虽不见于世而心中无忧。兰花虽然香气浓郁、体态洁净,平日里与萧艾并无差别。清风吹过,香气便弥漫在室内、堂前,正是所谓“含章以时发”的表现。然而兰花与蕙草的才德是不同的,世人往往难以分辨。我放浪于江湖的日子久了,才真正了解它们的族群。兰花像君子,蕙草则像士大夫,一般来说,山林中十株蕙草才有一株兰花。正如《离骚》中所说:“我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因此可以知道,这种贱蕙贵兰的观念由来已久。兰蕙丛生,种植于砂石则茂盛,施以汤茗则芳香,这都是相同的。至于它们开花,兰花一根一花,香气充足;而蕙草一根五七花,香气则不够。蕙草虽不及兰花,但与椒相比却相距甚远,世人仍认为它是国香。因此说,门前的蕙草不可不锄,这山林之士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离去不返。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词人。他以诗词、散文、书法闻名,尤其在诗歌上影响深远,常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书幽芳亭记》创作于黄庭坚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兰蕙的喜爱,通过对兰与蕙的比较,反映出他对士人的理想和对世俗的看法,强调了人格与境界的高尚。
《书幽芳亭记》是黄庭坚通过兰蕙的象征,深刻地探讨了士人的才德与品格。兰花在诗中被赋予了君子的形象,象征着高洁、宁静、不畏艰难的品德,正如君子在困境中也保持着自己的气节与理想。而蕙草则被视作士大夫,虽有其美丽与价值,但在兰花面前显得逊色。
诗中表现出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与对蕙草的包容,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兰花与蕙草的生长环境、开花状况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人性中的不同品格。黄庭坚在文中提到“世罕能别之”,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中,许多人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导致了对人才的误解与忽视。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构建出一个美丽的意象世界,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引发对社会、人性的深思。黄庭坚通过兰蕙的比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激励着后人追求洁净高尚的品德。
整首诗歌意在表达对君子人格的推崇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通过对兰蕙的对比,揭示了高尚与平庸之间的差距,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选择题:兰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士大夫
B. 君子
C. 平凡人
D. 诗人
填空题:诗中提到“兰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_____。”
判断题:诗中认为蕙草的价值低于兰花。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