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6:40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一岁升平在一收,今年田父又无愁。
接天稻穗黄娇日,照水蓼花红滴秋。
风有炎凉才顷刻,雨无朝暮政滂流。
浪言出却金陵界,入却庐陵界始休。
这一年丰收的景象在于收获,今年的农夫再也没有忧愁。
稻穗在阳光下金黄娇艳,水面上的蓼花在秋日里红艳欲滴。
风的炎热与凉爽瞬息万变,雨水的多寡也在早晚之间交替。
从金陵的边界传出的夸夸其谈,进到庐陵的界限才算是停歇。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主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社会的安定与丰收的喜悦。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诗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美好景象与诗人对于社会安定的赞美。
《入建平界二首》展现了南宋时期农民丰收的喜悦及自然景色的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首句“一岁升平在一收”即表明了丰收与安宁的紧密联系,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农民的幸福。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接天稻穗黄娇日”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田园图景,稻穗在阳光下显得金黄诱人,传递出丰收的喜悦和希望。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安宁相结合,风的炎凉与雨的多寡,似乎也在反映人们生活的稳定和变化。最后一句通过金陵与庐陵的地理界限,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安宁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合社会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和谐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丰收、安定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幸福。
诗词测试:
诗中的“田父”指的是谁?
a) 商人
b) 农民
c) 士人
“接天稻穗黄娇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秋天的萧瑟
b) 丰收的喜悦
c) 春天的繁花
诗中提到的“金陵”和“庐陵”分别象征着什么?
a) 和平与战争
b) 繁华与安宁
c) 贫穷与富饶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入建平界二首》的诗意,欣赏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