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玉山东三塘五首》

时间: 2025-07-31 02:04:09

诗句

缲车香里过征衫,白茧黄丝两两三。

不是秋风上饶路,一生不信有冰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04:09

原文展示

过玉山东三塘五首
作者: 杨万里〔宋代〕

缲车香里过征衫,
白茧黄丝两两三。
不是秋风上饶路,
一生不信有冰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缲车香气中,穿着征衫的人经过三塘的情景。白色的茧和黄色的丝线交错着,数量有两两三。诗人不相信秋风会在上饶的路上带来这样的景象,认为一生中不可能看到冰蚕的存在。

注释

  • 缲车:一种纺织工具,用于纺制丝线的车。
  • 征衫:一种长衫,古代士人常穿。
  • 白茧:指蚕吐出的白色蚕茧。
  • 黄丝:指蚕丝的颜色,可能是指不同品种的蚕或者不同的丝线。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通常与丰收和凋零相关。
  • 冰蚕:传说中一种特殊的蚕,象征稀有和奇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冰蚕”可以看作是对某种稀有事物的比喻,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质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苏州。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丽、自然的诗风著称。杨万里的创作广泛,包括诗、文、词等,特别以山水田园诗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过玉山东三塘”是杨万里途经某地所作,反映了他在旅行中对自然风景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和人事的交融,缲车的香气和征衫的身影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诗人在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细节的关注。白茧和黄丝的比喻,象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一种对劳动和自然的尊重。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不信有冰蚕”表达了对某些理想或幻象的怀疑。这种怀疑的态度让整首诗显得更加深邃,仿佛在提醒读者,现实中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亲自去体验,而不应轻信他人的传说。

整首诗意境优雅,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缲车香里过征衫:在缲车的香气中,穿着征衫的人走过,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2. 白茧黄丝两两三:描述了白色蚕茧与黄色丝线的交织,象征着丰收与劳动的成果。
  3. 不是秋风上饶路: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指向了某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4. 一生不信有冰蚕:强调了对稀有事物的怀疑,反映了诗人的理性和对现实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缲车和征衫的香气与自然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白茧与黄丝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通过对“冰蚕”的怀疑,表达了对生活真相的思考。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质疑,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与现实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缲车:象征劳动与创造。
  • 征衫:代表士人的风采与气质。
  • 白茧与黄丝:象征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美好。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冰蚕:象征着稀有与虚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缲车的作用是什么? A. 休闲工具
    B. 纺织工具
    C. 农具

  2. “白茧黄丝”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辛苦
    B. 自然的丰饶
    C. 人生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冰蚕”意味着什么? A. 真实存在的事物
    B. 稀有而美好的幻想
    C. 常见的昆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过玉山东三塘》
    两首诗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过玉山东三塘》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前者表现了思乡的情感,后者则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唐宋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梅妃画真 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过老子庙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野次喜雪 赐道士邓紫阳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温汤对雪 游兴庆宫作 送胡真师还西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消澌 旧雨新知 争强斗狠 采字头的字 置顿 取予有节 禁乱除暴 水字旁的字 望尘拜伏 彑字旁的字 包含鲠的词语有哪些 小人得志 擒龙捉虎 食菜事魔 身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