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茅山寄舍弟》

时间: 2025-07-30 06:51:39

诗句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

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

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

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6:51:39

原文展示: 宿茅山寄舍弟 徐铉 〔唐代〕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 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 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 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白话文翻译: 茅山和许由都承载着灵气,我们一家人都如同上宾。 仙山虽然空有庙宇,但世间却再无他人。 独自前往确实违背世俗,虚浮的名声也拖累了真实。 当年我们各自勉励,云洞之地永远春意盎然。

注释:

  • 茅许:指茅山和许由,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许由是传说中的仙人。
  • 禀灵气:承载着灵气。
  • 上宾:尊贵的客人。
  • 仙山:指茅山。
  • 独往:独自前往。
  • 违俗:违背世俗。
  • 浮名:虚浮的名声。
  • 累真:拖累真实。
  • 云洞:指茅山的洞穴,象征着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991),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与弟徐锴并称“二徐”。徐铉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寄给其弟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提到的茅山是道教圣地,徐铉借此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茅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一句,既展现了茅山的孤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感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徐铉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茅山和许由都承载着灵气,我们一家人都如同上宾。
  2. 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仙山虽然空有庙宇,但世间却再无他人。
  3. 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独自前往确实违背世俗,虚浮的名声也拖累了真实。
  4. 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当年我们各自勉励,云洞之地永远春意盎然。

修辞手法:

  • 比喻:“茅许禀灵气”将茅山和许由比喻为承载灵气的存在。
  • 对仗:“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云洞镇长春”将云洞拟人化,赋予其永恒的春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人通过对茅山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体现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虚浮名声的反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山:道教名山,象征着仙境和隐逸生活。
  • 许由:传说中的仙人,象征着超脱世俗。
  • 仙山:指茅山,象征着孤寂和超脱。
  • 云洞:指茅山的洞穴,象征着永恒的春意和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许”指的是什么? A. 茅山和许由 B. 茅山和许仙 C. 茅山和许愿 答案:A

  2. 诗中“独往诚违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独自前往确实违背世俗 B. 独自前往确实符合世俗 C. 独自前往确实违背仙境 答案:A

  3. 诗中“云洞镇长春”中的“云洞”指的是什么? A. 茅山的洞穴 B. 云中的洞穴 C. 山中的洞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庐山仙境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徐铉《宿茅山寄舍弟》:都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地展现了仙境的壮丽,而徐铉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徐铉的部分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白荷花 小春月晤周小山别后叠韵奉寄二首 其二 小春月晤周小山别后叠韵奉寄二首 其一 金城雄镇 神应港 程烈妇诗二首 其二 程烈妇诗二首 其一 题澄照寺主师壁 梦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遭嗔 砀极 包含绂的词语有哪些 昭德塞违 四点底的字 醉豪 士字旁的字 天不憗遗 斗柄指东 双人旁的字 烟波钓徒 勺水一脔 汉武托孤 黄钟长弃 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包含狎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