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4:24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窥梨卑枝垂
—— 司马光
端居倦烦暑,园圃久不窥。
雨余秋气新,红叶生紫梨。
形骸得萧散,不知环堵卑。
何能效流俗,把酒须菊枝。
登高已可醉,四野青云垂。
我独自呆在家中,厌倦了酷热的夏天,园子里久未去看。雨后空气清新,红叶在紫梨树上盛开。身体放松得很,我也不再计较墙壁的低矮。怎么能跟随世俗的风气,举杯畅饮,偏偏要在菊花旁?登高远望已经可以醉倒,四周的青云在低垂。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积极参与政治,主张节约和清明。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这首诗作于秋季,时值酷暑已去,诗人选择在静谧的环境中品味秋日的情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篇以“端居倦烦暑”引入,直接传达出在酷热的夏季中,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厌倦。接着,诗人通过“雨余秋气新,红叶生紫梨”描绘了秋季的气息,表现出秋天带来的新鲜感和生机。诗中“形骸得萧散”一语,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放松和对世俗束缚的抗拒。而“何能效流俗,把酒须菊枝”则表明他不愿随波逐流,宁愿在自然中寻找自我。最后,诗人以“登高已可醉,四野青云垂”结束,表达了在高处俯瞰自然的愉悦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风气的反感。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体现了隐逸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端居倦烦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厌倦
C. 激动
D. 忧伤
在诗中,诗人提到的“须菊枝”象征着什么?
A. 世俗生活
B. 隐逸思想
C. 努力奋斗
D. 忘却烦恼
诗人如何看待“流俗”?
A. 赞同
B. 无所谓
C. 抵触
D. 追随
陶渊明《饮酒》
王维《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