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时间: 2025-04-25 22:36:04

诗句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

宅东篱缺嵩峰出,

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6:04

原文展示: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白居易

坊静居新深且幽,
忽疑缩地到沧洲。
宅东篱缺嵩峰出,
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
沿洄十里泛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
愿伴田苏日日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崔少尹在上林坊的新居所处的宁静和幽深的环境,让人仿佛一下子就缩短了距离,来到了遥远的沧洲。宅子的东边篱笆缺口处,可以看到高耸的嵩峰;堂后池塘的水流也源自洛水。庭院四周有高低起伏的三层小路,沿着河流蜿蜒而去,十里之外有渔舟在水面上漂荡。如果能为客人烹饪美味的鸡和黍米,我愿意陪伴田苏一起在这里游玩,享受日常的乐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 指居住的地方或社区。
  • 崔少尹: 崔少尹是诗中的朋友或同伴,可能是官员。
  • 沧洲: 传说中的一个美丽的地方,象征着幽静和远方。
  • 嵩峰: 指嵩山的高峰,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 洛水: 古代的洛水,常与优美的景色相联系。
  • 鸡黍: 指鸡肉和黍米,象征丰盛的饮食。

典故解析:

  • 沧洲: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地方,常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田苏: 可能指代田园生活,象征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的渴望。崔少尹的新居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表达了白居易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优美诗篇。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崔少尹新居的赞美及其闲适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坊静居新深且幽”,描绘出新居环境的宁静和幽深,给人以隐逸之感。接下来的“忽疑缩地到沧洲”,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意境,仿佛使人置身于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在空间的描绘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宅东篱缺嵩峰出”和“堂后池开洛水流”两句,展现出新居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高山与流水的相依,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之后的句子中提到的“高下三层盘野径”和“沿洄十里泛渔舟”,则描绘出野径的蜿蜒与渔舟的悠闲,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最后两句“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表达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希望能与朋友共度悠闲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真实与自然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坊静居新深且幽: 描述新居所在的坊静,深邃而幽静。
  2. 忽疑缩地到沧洲: 突然觉得这地方像是缩短了距离,来到一个美丽的沧洲。
  3. 宅东篱缺嵩峰出: 宅子的东边篱笆有缺口,可以看到嵩山的高峰。
  4. 堂后池开洛水流: 后面的池塘里,洛水在流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5. 高下三层盘野径: 这里有三层起伏的野径,显得生动自然。
  6. 沿洄十里泛渔舟: 小径沿着河流,十里之外有渔舟在水面上漂荡。
  7. 若能为客烹鸡黍: 如果能为朋友烹饪鸡肉和黍米。
  8. 愿伴田苏日日游: 我愿意与朋友田苏一起在这里游玩,享受美好的日子。

修辞手法:

  • 比喻: “忽疑缩地到沧洲”,以沧洲比喻理想的生活环境。
  • 对仗: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展现了工整的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崔少尹的新居及周围的灵秀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代表着人们共同生活的空间,隐喻宁静的社区环境。
  2. 沧洲: 象征着理想化的境地,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3. 嵩峰: 高山象征坚固与永恒,传达出自然的壮丽。
  4. 洛水: 水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尽。
  5. 鸡黍: 象征着丰盛的饮食和家庭的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沧洲”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生活环境
    C. 贫穷的地方

  2. 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想要独自生活
    B. 想与朋友一起享受生活
    C. 想要远离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这首诗与李白《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但白居易更偏向于宁静的田园生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惜红衣 花县独松岭干校 惜红衣 咏荷花紫草 惜红衣 风雨萧槭,奇忧袭人,夜起复用韵作一首 其二 惜红衣 其一 惜红衣 午日桃溪舟中 惜红衣 美人鼻 惜红衣 惜红衣·庚寅,一九五○年。咏残荷拟白石体 惜红衣 中秋夜,彊村翁蹋月见过,秋花宛娈,襟韵清浃,因和白石自制无射宫一曲兼寄伯宛舍人沪上。 惜红衣 红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倾灭 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参辰日月 包含视的成语 伏方 生字旁的字 与时俯仰 称功 连甍接栋 依阿无心 皿字底的字 魚字旁的字 黑重 淫猥下流 鬼字旁的字 拭目以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