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0:41
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
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
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
春天的水边楼阁,花环绕着,四十年间我在这里坐过。
望月的桥已经倾斜了三次,采莲的船也修缮过五次。
园林中一半的树木已长成乔木,邻里的三分之一的人都已白了头。
苏、李两树在烛光熄灭后显得朦胧,陈、樊两家的漂泊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虽然如今贫困,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快乐;即便生病,我的心里也没有忧愁。
我自嘲道,灵光依然闪烁,春天来临时,要好好游玩一番。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主题闻名。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此诗写作于会昌二年春,正值白居易人生的中年时期,经历了不少风雨。诗中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白居易的《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展示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春水、花朵和楼阁的和谐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四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诗人通过“花边春水水边楼”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在“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中,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充满了对岁月无情的感叹。尽管周围环境在变化,邻里也因年岁渐长而变得苍老,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贫困与疾病并不能影响内心的快乐和宁静。
结尾处的“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则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意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抓住春天的机会去享受生活。这种乐观、积极的情绪贯穿整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在经历生活风雨后的豁达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活困境的乐观态度,强调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享受生命的乐趣。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望月桥”象征着什么?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