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1:54
作者: 李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我结发时便追随鸣鼙的号角,连绵的军队追赶着敌人。
山川之间搜寻伏匿的敌人,铠甲上覆盖着厚厚的犀牛皮。
故府的旌旗依然在,新军的军校齐整而立。
我未死便要报恩,熟悉的路上马儿仍在嘶鸣。
高耸的山峦上火烽升起,营地却低于太白山。
平定边疆的七尺长剑,封存的信物是一丸泥土。
截断海洋去捕鱼,奔向泉水饮鸊鹈。
在汉朝的朝廷中我被重用,继续前往五原的西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益(约748年-829年),字叔玉,唐代诗人,曾任职于边疆,诗风豪放,擅长描写边塞生活和军事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益即将赴渭北使府任职前夕,表达了他对战斗的热情与对故人的留恋。
李益的《再赴渭北使府留别》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通过描绘出征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报国的执着与勇气。开头两句“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直接引出诗人出征的背景,表达了他年轻时就追随战斗的决心。接着,诗人描绘了战场的情景,山川搜寻敌人,铠甲重如犀,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
在表达对故府的眷恋时,“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展示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现状的认可,显示出一种对变迁的感慨。最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壮志与不屈,表达了他希望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效力的决心。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和情感的表达上均显得高亢激昂,李益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希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益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故土的眷恋,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决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结发逐鸣鼙”意指什么?
“铠甲被重犀”中的“重犀”主要象征:
诗中提到的“故府旌旗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益的《再赴渭北使府留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与士人的豪情。李益关注的是出征的责任与爱国情怀,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与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