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14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在风的吹拂下,遥望唐代的遗迹,山中的祠堂阅览着晋朝的余韵。水边的亭子上,帷幕轻轻张开,岩石上的凉亭引着人的裙裾。地面上绿苔依然不多,树林中黄色的柳条还显得稀疏。菱角和苕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金色和碧色的光辉照耀着空灵的空间。翰苑中的声音是那么的古老,宾客们的宴席刚刚醉了初始。中原地区的雁儿时常在此栖息,喜欢在这里留下自己的书信。
李益,唐代诗人,字善长,号少微,生于盛唐时期。他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清新典雅,意境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本诗作于春日,李益在晋祠与友人聚会,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李益的《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晋祠的优美环境与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开篇即以“风壤”引入,暗示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山祠阅晋馀”展示了文化的积淀,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水亭和岩榭的描绘,则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和谐美,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林黄柳尚疏”一句,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隐含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增强了诗的深度。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则通过清澈的水面反射出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诗人提到“中州有辽雁”,象征着思乡之情与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春日的自然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友谊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和李益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日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聚会的愉悦、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山祠”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文化?
A. 唐
B. 晋
C. 汉
答案:B
“菱苕生皎镜”中,皎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水面
B. 明亮的天空
C. 明亮的月光
答案:A
诗中“翰苑声何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