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时间: 2025-04-26 12:11:14

诗句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14

原文展示: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白话文翻译:

在风的吹拂下,遥望唐代的遗迹,山中的祠堂阅览着晋朝的余韵。水边的亭子上,帷幕轻轻张开,岩石上的凉亭引着人的裙裾。地面上绿苔依然不多,树林中黄色的柳条还显得稀疏。菱角和苕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金色和碧色的光辉照耀着空灵的空间。翰苑中的声音是那么的古老,宾客们的宴席刚刚醉了初始。中原地区的雁儿时常在此栖息,喜欢在这里留下自己的书信。

注释:

  • 风壤:指风中大地,表现出自然的气息。
  • :仰视、眺望。
  • 唐本:指唐代的遗迹或文化。
  • 山祠:山中的祠堂。
  • :观看、阅读。
  • 帟幕:指帐幕,遮挡阳光。
  • 岩榭:岩石上的亭子。
  • 引簪裾:形容女子衣裙飘逸。
  • :青苔,常生于湿润的地方。
  • 菱苕:水边的植物,常见于池塘。
  • 皎镜:明亮的水面。
  • 金碧:金色与碧色,形容美丽的景象。
  • 翰苑:指书院或文人的聚会场所。
  • 宾筵:宴席。
  • 辽雁:指远方的雁,象征书信往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善长,号少微,生于盛唐时期。他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清新典雅,意境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日,李益在晋祠与友人聚会,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李益的《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晋祠的优美环境与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开篇即以“风壤”引入,暗示春天的气息,接着通过“山祠阅晋馀”展示了文化的积淀,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水亭和岩榭的描绘,则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和谐美,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中“林黄柳尚疏”一句,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隐含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增强了诗的深度。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则通过清澈的水面反射出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诗人提到“中州有辽雁”,象征着思乡之情与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春日的自然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友谊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峰和李益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壤瞻唐本:在春风中眺望唐代的遗迹,表现出一种怀古之情。
  2. 山祠阅晋馀:山中的祠堂回顾着晋朝的余韵,暗示历史文化的延续。
  3. 水亭开帟幕:水边的亭子轻轻张开帷幕,描绘出春日温暖的气息。
  4. 岩榭引簪裾:岩石上的凉亭引着女子的裙裾,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5. 地绿苔犹少:地面上的青苔仍然稀少,暗示环境的初春状态。
  6. 林黄柳尚疏:树林中的黄柳依然稀疏,表现出春天的萌动与生命的脆弱。
  7. 菱苕生皎镜:水面上映照出菱角与苕的影子,描绘出清澈的春水。
  8. 金碧照澄虚:金色与碧色的光辉照耀着空灵的空间,展现自然的美好。
  9. 翰苑声何旧:翰苑中的声音是多么的古老,表现出文化传承的深远。
  10. 宾筵醉止初:宾客们的宴席刚刚开始就醉了,显现出欢聚的愉悦。
  11. 中州有辽雁:中原地区的雁儿栖息,象征着思乡情与书信往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深远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词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菱苕”、“金碧”等意象,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日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聚会的愉悦、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代表柔情与清澈的思想。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青春的美好。
  • :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祠”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文化? A. 唐
    B. 晋
    C. 汉
    答案:B

  2. “菱苕生皎镜”中,皎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水面
    B. 明亮的天空
    C. 明亮的月光
    答案:A

  3. 诗中“翰苑声何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更倾向于豪情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楼远眺,表现出对宏伟景象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选》
  3. 《李益诗文集》

相关查询

次韵答樊山四首 其四 客思 漫兴三首 其一 雨中遣兴二首 其二 闸上 其二 次韵答樊山四首 其二 暝色 示师文 其一 村居 其一 孤梅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画虎不成 包含黜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毁的成语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虫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焚林 无故呻吟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弸中肆外 諈诿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門字旁的字 惟我独尊 隐暧 口无择言 示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