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9:32
九日登高可强欢,
听歌莫放玉杯乾。
黄花烂漫宜新酒,
白发稀疏落小冠。
桂水波光趋海急,
峡山岚翠带云寒。
故乡万里知何处,
更凭朱栏向北看。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可以尽情欢庆,
听歌时不要让酒杯空着。
金黄的菊花盛开,正适合喝新酒,
白发已少,头上的小冠也落下了。
桂水的波光急速流向大海,
峡谷中的青山带着寒雾的翠绿。
故乡在千里之外,不知何处是家,
我只能倚着红栏杆向北方眺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有“登高”传统,古人认为在这一天登高能够避灾祈安。菊花因其在重阳节盛开,常与长寿、重阳节的庆祝联系在一起。
作者介绍: 郭祥正,字仲明,号松隐,生活在宋代,诗人、词人,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节日里欢庆的心情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九日登北楼示客》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欢庆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两句提到“登高”和“听歌”,表现出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通过“黄花烂漫宜新酒”的描绘,诗人将自然的美景与人们的欢聚联系在一起,突显了节日的喜庆。
在后两句中,“桂水波光趋海急,峡山岚翠带云寒”则转向自然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壮美与变化,带来了情感的深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故乡万里知何处,更凭朱栏向北看”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透过这层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欢庆的热情,又有对故乡的深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欢庆,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感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但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遭遇的悲凉;而郭祥正的《九日登北楼示客》则更倾向于欢庆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