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5:22
寄吴成之
作者:王安石 〔宋代〕
绿发溪山笑语中,
岂知翻手两成翁。
辛夷屋角抟香雪,
踯躅冈头挽醉红。
想见旧山茅径在,
追随今日板舆空。
渭阳车马嗟何及,
荣禄方当与子同。
这首诗描绘了在青山绿水间欢声笑语的场景,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老去的自己已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在辛夷花开的屋角,香气四溢,醉人心扉;而在踯躅花盛开的山冈上,诗人怀着醉意,追忆往昔。回想起往日的山间小路依然存在,今天的游览却只有空荡荡的板舆(简易的车子)。渭阳的车马喧嚷又有什么意义呢?荣华富贵本应与朋友共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变法,提倡改革。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寄吴成之》写于王安石与友人交往的时期,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折射出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寄吴成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王安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老年的感慨,表达了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开篇的“绿发溪山笑语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渐渐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面临着老去的现实。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辛夷花的香气与踯躅花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通过对旧山茅径的回忆,诗人仿佛在追寻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实却是孤独的板舆带来的空虚感。最后,诗人以渭阳的车马喧嚣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强调了人们在追求荣华富贵时,往往忽视了与朋友分享的珍贵情感。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的深邃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辛夷”花象征什么?
“翻手两成翁”这句中,诗人感叹什么?
最后一句中提到的“荣禄”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寄吴成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体现了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白的诗更多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洒脱,而王安石则在孤独中更加强调了对友情的渴望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