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俞秀老》

时间: 2025-05-07 09:49:20

诗句

诸偶缘安有,实相非相偶。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9:20

原文展示:

答俞秀老
王安石

诸偶缘安有,实相非相偶。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偶然与必然关系的思考。诗人指出,偶然的缘分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本质并非偶然。即使神明如季咸那样有能力,最终也会失去而逃避。


注释:

  1. 诸偶:许多偶然的事情。
  2. :缘分、缘由。
  3. 安有:怎么会有。
  4. 实相:真实的状态。
  5. 非相偶: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6. 虽神:即使是神明。
  7. 季咸:古代著名的神灵或贤者。
  8. 终亦失而走:最终也会失去而逃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致力于改革政治和经济,倡导新法以改善民生。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常常抒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生活中,王安石逐渐认识到许多事情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哲学思考贯穿于他的诗作中。


诗歌鉴赏:

《答俞秀老》是一首哲理性极强的诗作,王安石在诗中探讨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首句“诸偶缘安有”直接质疑了偶然存在的可能,意味着人生中的许多遭遇和缘分,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这样的观点体现了诗人理性思考的深度,也反映出他对命运的理解。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将神明的能力与人世间的无常相对比,说明即使是神明,也难以抵抗命运的流逝与变化。季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灵,代表着智慧与权威,但即使如此,最终也无法避免失去。这样的表达不仅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也传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文学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境界。诗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意象鲜明,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偶缘安有:许多偶然的事情怎么会存在?表达了对偶然性的质疑。
  2. 实相非相偶:真实的状态并不是偶然的。强调人生的本质是必然的。
  3. 虽神如季咸:即便是像季咸这样的神明,拥有神秘的力量。
  4. 终亦失而走:最终也会失去而离去,揭示了即使是神明也无法逃避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偶然与必然进行对比,增强了哲理的深度。
  • 排比:通过句式的整齐对称,提升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传达了即使是神明也无法逃避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偶然:象征人生中的巧合与不可预知的变化。
  • 神明:象征智慧、权威与命运的掌控。
  • 失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逆转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咸”是指: A. 一个历史人物
    B. 一位神明
    C. 一种植物
    D. 一种自然现象

  2.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 A. 爱情的美好
    B. 人生的无常与命运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珍贵

  3. “诸偶缘安有”意思是: A. 许多缘分都是偶然的
    B. 许多缘分并不存在
    C. 所有的缘分都是注定的
    D. 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 《登高》(杜甫):展现人生无常与对未来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对比,王安石的这首诗更具哲理性,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富情感与抒情色彩。两者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吏部二词帖赞 王文公 苏文忠归颍帖赞 米元章 与高紫微雪溪饯客虽已预盟然坐次予每居上为 送乔江州将漕江右 颜鲁公祭文帖赞 小墅桂花盛开与客醉树下因赋二律 其二 宫词一百首 怀素秋风帖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瑶草琪花 铁打江山 乘热打铁 中盘 齊字旁的字 金绯 人性美 兵无常势 兀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津发 业字旁的字 音问杳然 口字旁的字 品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