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

时间: 2025-05-07 02:27:30

诗句

渊明有意自忘言,真处如今底处传。

客子若来问真意,镜中人影水中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27:30

原文展示:

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
作者:杨万里
渊明有意自忘言,真处如今底处传。
客子若来问真意,镜中人影水中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渊明)的理解和对真意的探讨。诗中提到,陶渊明有意无意地忘却了言辞,他的真正境界在今天依然传承。如果有客人来询问什么是真正的意图,我只能说那就像镜中映出的影子,水中倒映的天空一样虚幻。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自忘言:指陶渊明对世俗的超脱,淡忘了言辞的拘束。
  • 真处:真正的境地。
  • 客子:来访的客人。
  • 问真意:询问真正的意思。
  • 镜中人影:镜子里的影像,象征虚幻。
  • 水中天:水面的倒影,表示事物的表象。

典故解析: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隐逸生活和田园诗反映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镜中人影”和“水中天”均为描绘虚幻的意象,暗示了对真实和虚假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追忆,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题刘德夫真意亭二首》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深化了对“真意”的探讨。首句“渊明有意自忘言”道出了陶渊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描述陶渊明的生活,而是通过他的思想来传达一种对真理的追寻。

接着,诗人用“真处如今底处传”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的思想如何在当下仍被人们传颂。这种传承不仅是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客子若来问真意”则引入了与读者的对话,显示出诗人对真理的思考是开放的,鼓励别人一同探索。而“镜中人影水中天”则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表明了真实与幻象之间的关系,真意常常是难以捉摸的。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陶渊明精神的传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渊明有意自忘言:表达陶渊明自然而然地超越了言辞的局限。
    • 真处如今底处传:说明他的真实境界如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 客子若来问真意:假设有客人来问什么是真意,诗人引导读者思考。
    • 镜中人影水中天:用虚幻的影像来比喻真意的难以捉摸。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镜中人影”和“水中天”来体现事物的虚幻性。
    • 反语:表面上在探讨真意,实际上却引导人思考真与幻的关系。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真理与幻象的关系,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与对真实自我的追寻。

意象分析:

  • 镜中人影:象征虚幻的自我,提示人们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 水中天:代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对真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指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白居易
  2. 诗中“镜中人影”象征什么?

    • A. 真实
    • B. 幻象
    • C. 永恒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真意”的探讨?

    • A. 直接叙述
    • B. 通过比喻与对话
    • C. 叙述故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作品与陶渊明的诗歌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杨万里更倾向于对陶渊明的哲学进行反思和探讨,而陶渊明则更直接地表现田园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十九首》
  • 《陶渊明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刘晨阮肇游天台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 仙都即景 王远宴麻姑蔡经宅 紫河张休真 题子侄书院双松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 暮春戏赠吴端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脉相传 吹网欲满 难以理喻 豫参 西字头的字 包含存的成语 发上指冠 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遗开头的成语 入字旁的字 鱼鳞 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监 明镜止水 弃俗出家 皮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遥遥在望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