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36
皓月轻飞处,经堂寂不哗。
碎光穿竹罅,圆影架枝叉。
露湿巢喧雀,风梳草乱蛙。
与师清课后,相对理袈裟。
在明亮的月光下,轻轻飞翔的光辉洒落在空中,寺庙里寂静无声。
微弱的光线透过竹子间的缝隙,圆圆的月影挂在树枝上。
露水湿润了鸟巢,喧闹的鸟儿在其中,微风梳理着草丛,蛙声打乱了宁静。
与师傅在清课结束后,对面坐着,整理着袈裟,心中感慨万千。
此诗并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佛教的清修,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师徒关系的重视。
《春夜与阆音师咏月》是一首描绘春夜静谧美景的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触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开篇以“皓月轻飞处”引入,营造出一种明亮而幽静的氛围,紧接着“经堂寂不哗”则强调了环境的宁静,既表明了寺庙的肃穆,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碎光穿竹罅,圆影架枝叉”描绘了月光透过竹间的清丽景象,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接下来,诗人通过“露湿巢喧雀,风梳草乱蛙”描绘了自然生灵的活泼,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最后两句“与师清课后,相对理袈裟”则将诗人和师傅的关系引入,表现了对师徒情谊的珍视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此刻体会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智慧,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圆影架枝叉”)、拟人(如“风梳草乱蛙”),以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出人与自然、师徒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师傅的尊重。
诗词测试:
诗中“皓月轻飞处”中的“皓月”指的是:
A. 明亮的太阳
B. 明亮的月亮
C. 暗淡的星星
诗中提到的“与师清课后”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师徒关系的珍视
C. 对寺庙的描述
此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冬季
B. 春天的夜晚
C. 夏天的白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在月光下的情感表达上,李白的诗更为直白,怀念故乡,而石岩则通过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