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蕊仙六姊》

时间: 2025-04-26 03:44:17

诗句

巫峡行云梦已遥,不须禅棒与诗瓢。

白云深处青山里,一个蒲团万虑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17

原文展示:

巫峡行云梦已遥,不须禅棒与诗瓢。
白云深处青山里,一个蒲团万虑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巫峡中的遐想与心境,云雾缭绕的景象让人感到梦幻已然远去,不需要手握禅杖或诗瓢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在那白云环绕的青山之中,坐在蒲团上,万千烦恼都可以抛诸脑后,尽情享受这份清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巫峡:指巫山峡谷,位于重庆,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禅棒:禅宗用来打坐的工具,象征修行。
  • 诗瓢:指写诗的工具,象征文学创作。
  • 蒲团:一种用于坐禅的垫子,象征修心养性。

典故解析:

  • 巫峡:与古代文人游历、山水相伴的典故相联系,常用以描写隐逸生活。
  • 白云深处青山里:象征着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寄托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巫峡期间,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答蕊仙六姊》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性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巫峡美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在诗中,巫峡的云雾和青山为诗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避世之所,白云深处的清幽令人向往。诗的开头用“行云梦已遥”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已远去的梦境让人感到无奈,但诗人并不因此感到沮丧。他反而认为不必依赖于禅宗的修炼工具(禅棒)和文学创作的工具(诗瓢),这反映了他对简单、自然的追求。最后一句“一个蒲团万虑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坐在蒲团上,他感受到万千烦恼的消散,体现了一种修行的境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追求清静、自由的生活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峡行云梦已遥:描述了在巫峡的云雾中,诗人似乎在梦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不须禅棒与诗瓢: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认为不必依赖外在的工具。
  • 白云深处青山里: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 一个蒲团万虑消:表现了诗人坐在蒲团上,心中烦恼尽消的状态,体现了深厚的内心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巫峡与梦境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展现出古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峡:象征着自然与灵性结合的地方。
  • 白云:代表自由与清静。
  • 青山:象征着稳重与永恒。
  • 蒲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巫峡”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重庆
    B. 山西
    C. 四川

  2. “一个蒲团万虑消”中,“蒲团”象征什么? A. 诗的创作工具
    B. 修行的场所
    C. 旅行的工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本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强调秋天的萧瑟与宁静,而石岩则通过巫峡的梦幻景致表达内心的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韶卿壬寅元日又三日闻游人颇盛之作 暮春游西湖北山 春晚喜晴 赠孙思顺 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 水龙吟 式古堂书画考卷十八 到京师 点绛唇·春眺 口占与西涧佥宪 悼鹤次蒋迪甫太史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位 闩门闭户 尸字头的字 竹字头的字 齐味 包含北的成语 去顺效逆 如胶似漆 胶漆之分 停辛贮苦 疏结尾的成语 力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金螭 知法犯法 包含枌的词语有哪些 衉血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