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22:16
原文展示:
千重钩锁撼金铃,
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
甲光才触一时醒。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千层钩锁摇动着金铃,万颗珍珠从玉瓶中倾泻而出。正值满堂宾客都想要醉酒时,战甲的光辉却让人稍稍清醒过来。
注释:
- 千重钩锁:指复杂的钩锁,形容乐器的精致与繁复。
- 金铃:指乐器发出的清脆声音,象征着乐器的美妙。
- 万颗真珠:比喻乐器演奏时发出的美妙音符如同珍珠般璀璨。
- 玉瓶: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可能是保存美好音符的器具。
- 满堂人欲醉:形容在场的宾客都沉醉于音乐和酒宴的氛围中。
- 甲光:指兵器的光辉,这里比喻醒悟的力量。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乐器的声音和宴会的场景,反映出唐代宴会文化及其对音乐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常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楚州韦中丞箜篌》写作于唐代,正值唐朝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诗中所描写的乐器“箜篌”不仅是音乐的象征,也是文人雅士聚会时的重要器乐。诗歌表达了在欢乐的音乐和饮酒中,瞬间的觉醒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乐器声音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美好与人们沉醉于其中的心态。诗的开头两句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音乐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千重钩锁”和“万颗真珠”形象地表现了箜篌的精致和音符的美妙。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宴会场景,表现出一群人在饮酒作乐的氛围中,音乐的魅力让人迷醉,而“甲光才触一时醒”则是诗人用兵器的光辉来比喻一种突如其来的清醒感,暗示即便在欢乐中人们也应保持清醒与思考。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欢愉与反思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重钩锁撼金铃:描绘乐器的复杂与精美,金铃的摇动象征乐声的响亮。
- 万颗真珠泻玉瓶:表现乐音的丰沛与美好,如同珍珠般洒落,令人陶醉。
- 恰值满堂人欲醉:描绘宴会的热烈气氛,宾客们都沉醉于欢快的氛围中。
- 甲光才触一时醒:瞬间的觉醒,暗示即便在欢乐中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音比作“真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音乐的美妙。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千重、万颗的用法夸大了乐器的美妙与盛宴的欢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音乐与饮酒的场景,传达了在欢乐中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钩锁:象征复杂的事物,暗示生活的多变与不易。
- 金铃:象征美好与悦耳的音乐,代表着生活中的乐趣。
- 真珠:象征珍贵的时光与美好的经历。
- 甲光:代表清醒与反思,提醒人们在欢乐中保持警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重钩锁”比喻什么?
- A. 乐器的复杂
- B. 人心的复杂
- C. 自然的复杂
-
“甲光才触一时醒”中的“甲光”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光辉
- B. 兵器的光辉
- C. 人的光辉
-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与清醒的结合
- B. 悲伤与失落
- C. 迷茫与混乱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音乐与情感的交织,但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思考。
- 《春望》:通过春天的生机与国破家亡的对比,表现了深沉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