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06:44
钵囊已妥何山夏,
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裹未须求七七,
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
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
至今花雨落毵毵。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一位高僧告别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钵囊已妥”,表示作者已经准备好了行李,正要离开这个夏天的山中。接着提到“千顷堂前又饱参”,说明他在这个地方品尝了丰盛的禅意。接下来,诗人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认为不需要追求仙人的境界,只要在禅中分享彼此的感悟。然后提及“远师”,暗示今天可以与远方的老师一起交流,未来也可以与弥勒佛共同修行。最后一联表达了一种遗憾,没有见到生公讲经的情景,唯有花雨飘落,映射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远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修行的渴望。诗人在开头用“钵囊已妥”传达出一种离别的准备,接着以“千顷堂前又饱参”说明了他在这段时间内的丰富体验,显示出他对佛教禅意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整首诗在形式上显得清新自然,意境上却很深邃。
通过“仙裹未须求七七”的表达,作者传达了一种对追求境界的淡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分享的重要性。而“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则展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则带有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感叹光阴流逝与机缘的错失,营造出一种诗意的伤感。整首诗在对话中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钵囊已妥”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弥勒”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