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柳戒之夜过三学院》

时间: 2025-05-04 00:38:05

诗句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虚窗独卧听松竹,半夜一山风雨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05

原文展示: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虚窗独卧听松竹,半夜一山风雨来。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我沿着小溪走过佛堂,溪边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湿漉漉的让我鞋子湿透。
我在虚掩的窗前独自躺卧,听着松树和竹子的声音,半夜时分,一场山间的风雨悄然来袭。

注释:

  • 步月:在月光下行走。
  • 寻溪:寻找小溪。
  • 佛斋:佛教的斋堂,供僧人用餐的地方。
  • 石藓:石头上的青苔。
  • 芒鞋:草鞋,常用于行走。
  • 虚窗:半开的窗户。
  • 独卧:独自躺着。
  • 松竹:松树和竹子,常用于营造清幽的环境。
  • 风雨来:暗示天气的变化,常常与孤寂和思绪相连。

典故解析:

  • 佛斋: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场所,代表着清净和修行。
  • 松竹:古人常用松竹来象征高洁的品德,寓意清雅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朴初,号志愚,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精通诗词和文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并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某个夜晚的静谧体验,可能是在某个寺庙或山间的环境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下的独处情景。开头两句描写了在月光照耀下,作者沿着小溪走过佛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溪边的青苔和湿漉漉的鞋子,巧妙地传达出自然的清新与湿润,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后两句转向作者的内心世界,独自躺卧于虚窗前,听着松竹的声音,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和思索。半夜的风雨来临,既是对外界变化的描绘,也象征着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月寻溪过佛斋:在月光沐浴下,作者走向小溪,经过佛教的斋堂,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旅途。
  2. 溪边石藓湿芒鞋:溪边的石头上长满青苔,湿润的环境让作者的鞋子变得湿漉漉的,体现了自然的清新。
  3. 虚窗独卧听松竹:在半开的窗前,作者独自躺卧,静静聆听松树和竹子的声音,表达一种宁静的心境。
  4. 半夜一山风雨来:半夜时分,山间突然降下风雨,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也可能暗示内心的波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相结合,展现出诗人的情感。
  • 拟人:松竹的声音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和清明。
  • :代表了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佛斋:象征着修行和内心的安宁。
  • 松竹:象征高洁和清雅的品质。
  • 风雨:暗示变化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佛斋”指的是什么? A. 茶馆
    B. 佛教的斋堂
    C. 书院
    D. 市场

  2. 诗人在半夜听到了什么声音? A. 人声
    B. 鸟鸣
    C. 松竹的声音
    D. 车声

  3. 诗中的“步月”意指什么? A. 在月光下行走
    B. 跳舞
    C. 看星星
    D. 读书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思索。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王维的诗歌都描绘自然,但晁补之更多表现孤独与内心思考,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诗词精选》

相关查询

两日随钱丈放舟恬无风浪今日别归仍值逆风作 病中即事十五首 过易简彦从 代书寄成父 夜作绝句三首 新月甚佳方思明叔乃忽见过作此诗 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 寄刘凝远丈二首 元日病中 秋陂道中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韵结尾的成语 金斝 餐风茹雪 生字旁的字 皮褂 行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敝帚自珍 先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杂病 籍籍 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兔起乌沉 愁颜不展 荆钗布裙 冷碟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