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05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虚窗独卧听松竹,半夜一山风雨来。
在月光下,我沿着小溪走过佛堂,溪边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湿漉漉的让我鞋子湿透。
我在虚掩的窗前独自躺卧,听着松树和竹子的声音,半夜时分,一场山间的风雨悄然来袭。
晁补之,字朴初,号志愚,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精通诗词和文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并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某个夜晚的静谧体验,可能是在某个寺庙或山间的环境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月夜下的独处情景。开头两句描写了在月光照耀下,作者沿着小溪走过佛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溪边的青苔和湿漉漉的鞋子,巧妙地传达出自然的清新与湿润,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后两句转向作者的内心世界,独自躺卧于虚窗前,听着松竹的声音,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和思索。半夜的风雨来临,既是对外界变化的描绘,也象征着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佛斋”指的是什么?
A. 茶馆
B. 佛教的斋堂
C. 书院
D. 市场
诗人在半夜听到了什么声音?
A. 人声
B. 鸟鸣
C. 松竹的声音
D. 车声
诗中的“步月”意指什么?
A. 在月光下行走
B. 跳舞
C. 看星星
D.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