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老子有感》

时间: 2025-05-07 06:11:41

诗句

左史倚相读皇坟,学者尚得窥全浑。

孰为武成二三策,宁取道德五千言。

巢居结绳事益远,浇淳散朴忍复论?

安得深山老不死,坐待古俗还羲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1:41

原文展示:

读老子有感
——陆游

左史倚相读皇坟,
学者尚得窥全浑。
孰为武成二三策,
宁取道德五千言。
巢居结绳事益远,
浇淳散朴忍复论?
安得深山老不死,
坐待古俗还羲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子》哲学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提到古代史书的作者,借以引入对道德和哲理的探讨。作者认为,相比于武成(即历史上的武将和策士),更值得研究的是《道德经》中的智慧。接着,作者反思当今社会的复杂与浮躁,想要回归自然,追求深山老人的那种超脱和宁静。

注释:

  • 左史:指《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历史著作,左史是指左丘明。
  • 武成:指历史上的武成王,代表军事谋略。
  • 道德:指《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强调自然和道德的统一。
  • 巢居结绳:古代的原始生活方式,意在说明人类的简单生活。
  • 羲轩:指尧舜时代的古代帝王,象征理想的统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历史等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老子》的阅读,表达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陆游的《读老子有感》通过对《老子》的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诗的开头提到“左史倚相”,暗示历史的深度和智慧;接着提到武成的谋略,强调了军事与道德的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尤其是“宁取道德五千言”,显示出对道家哲学的推崇。后半部分,“巢居结绳”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安得深山老不死”,则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理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在古典的韵律中,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左史倚相读皇坟:通过历史书籍,诗人对历史进行反思,提及“皇坟”暗示对历史深邃的理解。
  2. 学者尚得窥全浑:学者仍能从中窥见真理的完整性。
  3. 孰为武成二三策:反问谁是历史上成功的军事策略家,强调其有限性。
  4. 宁取道德五千言:宁愿研读《道德经》的智慧,强调道德的价值。
  5. 巢居结绳事益远:回想原始的生活方式,反映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6. 浇淳散朴忍复论:对现代社会的浮华与复杂感到无奈。
  7. 安得深山老不死:渴望超脱的生活,追求理想的安宁。
  8. 坐待古俗还羲轩:希望传统的道德和理想回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巢居结绳”与“浇淳散朴”,形成鲜明的对比。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语气,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道德和哲理的追求,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对古代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左史:象征历史的深度与智慧。
  • 武成:代表军事权谋与功名。
  • 道德:象征内在的哲理与道义。
  • 深山老:代表超脱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左史”指的是哪本书? a) 《史记》
    b) 《左传》
    c) 《汉书》

  2. 诗中提到的“道德”是指哪部经典?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庄子》

  3. “安得深山老不死”中“深山老”象征什么? a) 军事家
    b) 统治者
    c) 超脱的理想生活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探讨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陆游更注重道德哲学,杜甫则集中于历史悲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道家文化研究》
  • 《陆游传》

通过对《读老子有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的思想及其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相关查询

送略禅者归南岳 秋夕寄诸侄 寄蜀国广济大师 采莲曲 寄云盖山先禅师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自题 早秋寄友生 中秋月 荆门秋日寄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墙隅 腊破 厂字头的字 夸功自大 意懒心慵 糹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劣倦罢极 惊涛怒浪 时结尾的成语 询谋咨度 心尚 草莽之臣 要开头的成语 包含构的成语 引重致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