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音》

时间: 2025-05-04 05:20:42

诗句

危弦度曲汎孤钩,一世知音未易求。

直把将雏为陌上,主人犹复自摇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0:42

原文展示:

危弦度曲汎孤钩,一世知音未易求。直把将雏为陌上,主人犹复自摇头。

白话文翻译:

高悬的琴弦奏出曲调,孤独的钓钩在水中漂浮。一生中找到知音是多么不易。即使将幼鸟带到路上,主人依然自顾自地摇头。

注释:

  • 危弦:高悬的琴弦,形容琴声高亢。
  • 度曲:奏出曲调。
  • 汎孤钩:孤独的钓钩在水中漂浮。
  • 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源自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 将雏:带着幼鸟。
  • 陌上:路上。

典故解析:

  • 知音:源自《列子·汤问》中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感叹自己才华未被世人所识,知音难寻的情况下创作的。通过琴弦和钓钩的意象,表达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危弦度曲”和“汎孤钩”两个意象,描绘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首句以高悬的琴弦奏出曲调,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激昂和期待,而孤独的钓钩则象征了作者在现实中的孤立无援。后两句通过“一世知音未易求”直接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而“直把将雏为陌上,主人犹复自摇头”则进一步以带着幼鸟却无人理解的情景,加深了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弦度曲汎孤钩:高悬的琴弦奏出曲调,孤独的钓钩在水中漂浮。这里通过琴弦和钓钩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一世知音未易求:一生中找到知音是多么不易。这里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
  • 直把将雏为陌上:即使将幼鸟带到路上。这里通过带着幼鸟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情感。
  • 主人犹复自摇头:主人依然自顾自地摇头。这里通过主人的摇头,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危弦”和“孤钩”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 拟人:通过“主人犹复自摇头”的拟人手法,赋予了主人情感,加深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知音难寻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琴弦和钓钩的意象,以及带着幼鸟却无人理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弦:高悬的琴弦,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激昂和期待。
  • 孤钩:孤独的钓钩,象征着作者在现实中的孤立无援。
  • 将雏:带着幼鸟,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危弦”指的是什么? A. 高悬的琴弦 B. 危险的琴弦 C. 断裂的琴弦 D. 低垂的琴弦

  2. 诗中的“知音”源自哪个典故? A.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B.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C. 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 D. 老子与庄子的故事

  3. 诗中的“将雏”指的是什么? A. 带着幼鸟 B. 带着幼苗 C. 带着幼子 D. 带着幼犬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宋祁《和音》:两首诗都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宋祁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家池雨中二首一 开梅山 考校同文馆戏赠子方兼呈文潜 次韵和求仁不赴照碧堂会呈无愧之作 题宗室大年画扇四首 其一 西江月·似有如无好事 感寓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 其六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赴广陵道中三首 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题其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年经国纬 丛筱 细微末节 音字旁的字 均科 斤字旁的字 南辫 包含熨的词语有哪些 别子 来者勿禁 投河觅井 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悬羊打鼓 嗟悔 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任开头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