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9:56
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作者: 程垓 〔宋代〕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凉爽的秋天,南方的月亮惊扰了乌鸦,西风吹散了大雁,平湖上又是满秋的景象。采莲的人已经不在,寒色笼罩着菰蒲。曾经听说江南的美好风景,如今却要千里轻寻莼鲈,谁能知道,吴侬(江南人)未曾见过,蜀地的客人已感孤独。站在高处,忧愁更添,湘云消逝的地方,尽是平坦的荒芜。问故乡何时能重见我的家,纵使有荷叶编制的衣服,终究比不上菊花旁边的短篱笆。归来的情感遥远,三更时分的雨梦,依旧环绕着庭前的梧桐树。
作者介绍
程垓,字惟明,号德懿,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吟咏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临安的秋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秋天景色的感慨。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值动荡,诗人在此时怀念往日的安宁与美好,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南月、西风、平湖等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后,采莲人已去,寒色逼人,暗示人事的无常与秋的萧瑟。接下来,诗人提到对江南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
“凭高,增怅望”,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思绪万千的情感,湘云尽处的平芜则象征着对往昔繁华的惋惜与现实的无奈。最后,归乡心切的情感在“归情远,三更雨梦”中被充分展现,梦中的依旧环绕,暗示着故乡的牵挂与对归属的渴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秋天、故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时代背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秋天景色的感叹,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动荡下个人情感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词汇
选择题:该词中“南月惊乌”暗示了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问故乡何日,重见吾___”。
判断题:这首词主要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满庭芳》这首词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