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父》

时间: 2025-04-30 15:25:34

诗句

渔父裁芦管,吹成竹笛声。

呜呜云外调,不带玉关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5:34

原文展示

渔父裁芦管,吹成竹笛声。
呜呜云外调,不带玉关情。

白话文翻译

渔夫用芦苇制作了乐器,吹奏出竹笛的音色。
那悠扬的乐曲从云端传来,却没有带来对玉关的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裁剪,意思是将芦管切割制成乐器。
  • 芦管:用芦苇制作的管乐器。
  • 竹笛:一种用竹子制作的乐器,音色清脆。
  • 呜呜:形容乐声的低沉悠扬。
  • 玉关:指玉门关,是古代边关的一个象征,代表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玉关”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边关,代表离家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这里提到的“玉关情”,正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朴,明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善于观察自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渔村或江边所作,渔父的生活状态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自然和人情的关注。

诗歌鉴赏

《渔父》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吹奏乐器的宁静与淡泊。诗中通过“裁芦管”和“吹成竹笛声”的描写,勾勒出渔父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既有自然的韵味,又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哲学。乐声“呜呜”而来,仿佛是从遥远的云端飘荡而下,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乐曲中却“没有带来玉关情”,这让人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渔父的音乐无法触动他心底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音乐与情感的对比中,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清新的氛围,反映了渔父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追求,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渔父裁芦管:描写渔父手工制作乐器的情景,体现他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 吹成竹笛声:乐声清脆,展示了渔父的技艺与音乐天赋。
  3. 呜呜云外调:乐声悠远,仿佛飘荡在空中,给人以空间的想象。
  4. 不带玉关情:尽管乐声动人,却无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渔父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从云外传来的调子,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父的音乐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情感的淡淡忧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管:象征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 竹笛:代表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 云外:象征遥远的思念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 玉关:象征离别与思乡,承载着深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父用什么材料制作乐器?

    • A. 木头
    • B. 芦苇
    • C. 竹子
  2. 诗中提到的“玉关”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思乡之情
    • C. 渔父的生活
  3.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平淡

答案

  1. B. 芦苇
  2. B. 思乡之情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李白的作品,表现渔夫的生活与情感。
  • 《江上渔者》:张志和的渔夫诗,展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渔父》 vs 《江上渔者》:两者都描绘了渔夫生活,但《江上渔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美,而《渔父》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集》
  • 《朱朴诗词选》

相关查询

望江南/忆江南 其二 南歌子 其五 瑶阶草 蝶恋花(自东江乘晴过_颐渚园小饮) 愁倚阑(三荣道上赋) 菩萨蛮 浪淘沙令 小桃红 瑞鹧鸪(瑞香) 忆秦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掇乖弄俏 身字旁的字 五生盆 包含瓮的词语有哪些 功遂身退 羽字旁的字 伤水 担开头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支床迭屋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喊冤 蛇眉鼠眼 胸有成略 半涂而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