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5:16
屋角黄莺竟日啼,
竹枝高处柳枝低。
风流大雅还开社,
山泽遗民亦寄题。
草色绿深春已暮,
梨花白尽叶初齐。
城西古寺无多路,
惆怅东风惜马蹄。
屋角的黄莺整日啼叫,
高处竹枝与低处柳枝相映成趣。
风流雅士们再度聚集社交,
山泽的遗民们也留下了诗题。
草色已深,春天已接近尾声,
梨花已白,树叶刚开始抽芽。
城西的古寺路途不多,
惆怅的东风让人惋惜马蹄的声响。
作者介绍:王邦畿,明代诗人,字子庸,号少华,晚号白石,浙江人。其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暮春时节,正是春天即将结束,诗人身处羊城(广州),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即将逝去的惆怅。诗中融合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人情世态的观察,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活的思考。
王邦畿的《暮春羊城社集诸公诗成寄示并索赋赋此答和》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通过“屋角黄莺竟日啼”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黄莺的鸣叫不仅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提到“竹枝高处柳枝低”,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春天的层次感,竹与柳的高低相映,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轻盈与妩媚。
而在“风流大雅还开社”中,诗人提到文人雅士的聚会,表现出当时社交文化的繁荣。与“山泽遗民亦寄题”相对,诗人又将目光投向那些被遗忘的山泽居民,透出一丝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草色绿深春已暮,梨花白尽叶初齐”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无常。最后两句“城西古寺无多路,惆怅东风惜马蹄”则从自然景色转向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与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莺是在什么地方鸣叫?
A. 屋顶
B. 屋角
C. 树上
D. 草地
“草色绿深春已暮”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满足
诗中提到的“风流大雅”是指什么样的人?
A. 普通百姓
B. 文人雅士
C. 商人
D. 农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邦畿的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的诗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国家动荡中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两者各具特色,但都反映出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