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罗汉阁煎茶应供》

时间: 2025-05-07 06:41:47

诗句

宝炉香散晓烟寒,净几供茶绕座看。

已爱六花金缕异,更惊三啜翠痕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47

原文展示:

罗汉阁煎茶应供
作者: 刘珵 〔宋代〕

宝炉香散晓烟寒,
净几供茶绕座看。
已爱六花金缕异,
更惊三啜翠痕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清晨的罗汉阁中,煮茶时的情景。香炉中的香气袅袅升起,晨雾弥漫,空气中带着寒意。洁净的桌面上摆放着茶具,围坐的人们看着茶水的色泽。诗人已经喜爱那金色缕纹的茶叶,然而更让他惊异的是一口口品尝之后,茶水中翠绿的痕迹竟然还未干透。

注释:

  • 宝炉:指香炉,古时用来焚香。
  • 香散:香气散发。
  • 晓烟寒:清晨的烟雾,带着一丝寒意。
  • 净几:洁净的桌子。
  • 三啜:三次品尝。
  • 翠痕:指茶水的颜色,青翠的痕迹。
  • 六花金缕:形容茶叶的独特品种,带有金色花纹的茶。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罗汉阁”是佛教建筑,寓意深远,象征着清净与高雅。诗人通过煮茶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珵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闲适的茶会中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相聚的珍视。

诗歌鉴赏:

《罗汉阁煎茶应供》是一首清新典雅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品味。诗中通过对晨雾、香气、茶色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开篇“宝炉香散晓烟寒”,便勾勒出一个清晨的意境,香气弥漫,寒意扑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净几供茶绕座看”则进一步展现了朋友聚会的温馨与惬意,茶成为了交往的媒介,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接下来的两句“已爱六花金缕异,更惊三啜翠痕乾”,则表现出对茶的不同品种和味道的赞美,尤其是通过“金缕”和“翠痕”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茶的美丽与独特。这不仅是对茶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宝炉香散晓烟寒:描绘清晨,香炉中香气散发,带来了寒气的晨雾。
    2. 净几供茶绕座看:洁净的桌子上摆放着茶具,人们围坐品茶。
    3. 已爱六花金缕异:诗人爱上了那带有金色花纹的茶。
    4. 更惊三啜翠痕乾:更让人惊讶的是,三次品尝后,茶水的翠绿痕迹竟然仍然清晰可见。
  • 修辞手法

    • 比喻:茶的色泽比作“翠痕”,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煮茶的细腻过程,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反映了追求清雅生活与友谊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宝炉:象征着清静与雅致,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 香散:代表了生活中的细腻与温馨。
  • 翠痕:象征茶的美丽与生机,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炉”指的是什么? A. 茶具
    B. 香炉
    C. 桌子
    答案:B. 香炉

  2. “翠痕”象征着什么? A. 雪
    B. 茶水的颜色
    C. 友情
    答案:B. 茶水的颜色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伤感
    B. 喜悦
    C. 忧伤
    答案:B. 喜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罗汉阁煎茶应供》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前者更倾向于细腻的生活场景,后者则展现了孤独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珵研究》
  • 《中国古典茶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李中丞赴商州 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一作张继诗) 送客之潞府 寄裴郓州 羽林骑(一作羽林少年行) 寄赠衡州杨使君 汉宫曲二首(第二首一作李益诗) 赠张千牛 送王少府归杭州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并耦 神秘莫测 草字头的字 旷夫怨女 黄字旁的字 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大 摧花斫柳 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畏罪 喑付 做寿 建之底的字 飞字旁的字 包含以的成语 桃李遍天下 人贵有自知之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