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3:41
原文展示:
送倪敦复朝奉 倪侯喜清旷,遇物乃虚舟。 富贵知轻视,胸怀肯误投。 青云非近器,沧海纳群流。 道在从顕,功名晚可收。
白话文翻译:
倪侯喜欢清静旷达,对待事物如同虚舟般超然。 对于富贵他看得轻,胸怀宽广不会被误引。 青云之路并非近在咫尺,他如沧海般容纳众流。 只要道义在身,功名晚些时候也能收获。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送别倪敦复的作品,表达了对倪敦复清高旷达品格的赞赏和对他人生态度的肯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倪敦复即将赴任朝奉时所作,宋祁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倪敦复品格的赞赏和对他人生态度的肯定,同时也寄寓了对倪敦复未来仕途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倪敦复品格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胸怀宽广的人生态度。诗中“倪侯喜清旷,遇物乃虚舟”一句,直接点明了倪敦复的性格特点,他喜欢清静旷达,对待事物如同虚舟般超然。接下来的“富贵知轻视,胸怀肯误投”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富贵的轻视和对胸怀的自信,不会被世俗所误。最后两句“道在从顕,功名晚可收”则是对倪敦复未来仕途的祝愿,认为只要坚守道义,功名自然会随之而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赏倪敦复的清高旷达品格,并对他的人生态度表示肯定。通过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现了倪敦复的超然物外和胸怀宽广,同时也寄寓了对倪敦复未来仕途的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虚舟”比喻什么? A. 超然物外 B. 富贵 C. 功名 答案:A
诗中“青云”比喻什么? A. 高位 B. 清旷 C. 虚舟 答案:A
诗中“沧海”比喻什么? A. 胸怀宽广 B. 清旷 C. 虚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