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客归闽省觐》

时间: 2025-05-04 11:43:38

诗句

秋城闻暮砧,归思忽盈襟。

客久依人遍,亲衰念子深。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38

原文展示:

送客归闽省觐
——高启 〔明代〕

秋城闻暮砧,归思忽盈襟。
客久依人遍,亲衰念子深。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城市里,听见傍晚的砧声,思乡之情忽然涌上心头。
客人久居他乡,依恋的人都已散去,亲人的衰老让我对孩子更加思念。
青山将山岭的路分开,红色的荔枝已经到了故乡的树林。
虽然菽水相伴依然乐在其中,何必依赖季子(指富贵的金钱)呢?

注释:

  • :砧板,指的是用来切东西的工具,这里暗指夜晚的砧声,意象清幽。
  • 盈襟:襟,指的是衣襟。盈襟即满怀,形容思乡之情涌动。
  • :衰老,指父母或亲人年纪大了。
  • 青山:象征故乡的山水,分开前路,暗示离乡情切。
  • 菽水:指的是豆和水,象征简单的生活。
  • 季子:古代指的是有钱的人,这里用来比喻富贵的生活。

典故解析:

“季子”出自《左传》,季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富家子弟,象征着富贵与奢华。此处用来反衬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字季邦,号曙斋,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寄情于自然的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故乡的情感愈发强烈。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客归闽省觐》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思乡之情与对亲人的关怀融为一体。开头的“秋城闻暮砧”,通过“砧”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下来的“归思忽盈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思乡的情绪瞬间充盈了心头。

诗中提到的“客久依人遍”,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和对亲情的渴望,尤其是“亲衰念子深”一句,表达了对亲人日渐衰老的无奈与深切的关怀。这种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反映了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展现了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眷恋,青山与红荔构成了浓厚的乡愁意象,显示了故乡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向往。而最后一句“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认为简朴的生活同样能够带来快乐,而不必追求物质的富贵。这种理念在古典诗词中具有普遍性,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珍惜当下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城闻暮砧:在秋天的城市中,听到傍晚的砧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2. 归思忽盈襟:思乡之情突然涌上心头,襟怀满是思念。
  3. 客久依人遍:作为客人,久居他乡,依恋的人都已经离去。
  4. 亲衰念子深:亲人年纪已大,我对孩子的思念愈加深刻。
  5. 青山分岭路:青山将山岭的道路分开,象征着故乡的遥远。
  6. 红荔到乡林:红色的荔枝已经到了故乡的树林,暗示故乡的美好。
  7. 菽水还堪乐:虽然生活简单,但依然能感受到快乐。
  8. 何须季子金:何必追求富贵的生活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情比作秋天的砧声,传达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细腻。
  • 青山:故乡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美好和怀旧。
  • 红荔:寓意丰收与温暖,带有故乡的气息。
  • 菽水: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砧”指的是什么?
    A. 刀具
    B. 砧板
    C. 音乐
    D. 书法

  2. “青山分岭路”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家族
    C. 故乡
    D. 情感

  3. 诗人认为“何须季子金”是什么意思?
    A. 追求富贵
    B. 珍惜简单生活
    C. 重视家庭
    D. 忘记故乡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与高启的《送客归闽省觐》中的思乡情感相似,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的感受,而高启则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态度。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独特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岳麓道乡台 丁未春日瓶中梅殊未开二首 其一 次韵子永雪後见赠 麻线堆 次韵谢郑少融尚书为寿之作 丁酉重九药市呈坐客 晓枕三首 其二 秭归县 雷洞坪 荣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寻幽访胜 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顾结尾的成语 门字框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褰裳躩步 常来常往 包含箭的词语有哪些 峭寒 新清 走字旁的字 回遹 励精求治 矛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诗云子曰 泼弟子 红叶题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