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38
送客归闽省觐
——高启 〔明代〕
秋城闻暮砧,归思忽盈襟。
客久依人遍,亲衰念子深。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
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
在秋天的城市里,听见傍晚的砧声,思乡之情忽然涌上心头。
客人久居他乡,依恋的人都已散去,亲人的衰老让我对孩子更加思念。
青山将山岭的路分开,红色的荔枝已经到了故乡的树林。
虽然菽水相伴依然乐在其中,何必依赖季子(指富贵的金钱)呢?
“季子”出自《左传》,季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富家子弟,象征着富贵与奢华。此处用来反衬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高启,字季邦,号曙斋,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此诗创作于高启寄情于自然的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故乡的情感愈发强烈。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送客归闽省觐》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思乡之情与对亲人的关怀融为一体。开头的“秋城闻暮砧”,通过“砧”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下来的“归思忽盈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思乡的情绪瞬间充盈了心头。
诗中提到的“客久依人遍”,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和对亲情的渴望,尤其是“亲衰念子深”一句,表达了对亲人日渐衰老的无奈与深切的关怀。这种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反映了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青山分岭路,红荔到乡林”展现了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眷恋,青山与红荔构成了浓厚的乡愁意象,显示了故乡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向往。而最后一句“菽水还堪乐,何须季子金”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认为简朴的生活同样能够带来快乐,而不必追求物质的富贵。这种理念在古典诗词中具有普遍性,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珍惜当下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诗中“砧”指的是什么?
A. 刀具
B. 砧板
C. 音乐
D. 书法
“青山分岭路”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家族
C. 故乡
D. 情感
诗人认为“何须季子金”是什么意思?
A. 追求富贵
B. 珍惜简单生活
C. 重视家庭
D. 忘记故乡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与高启的《送客归闽省觐》中的思乡情感相似,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的感受,而高启则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态度。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独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