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13
宿铁门
作者: 吕公溥 〔清代〕
乌鸟巢深枝,游子走长路。
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
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
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
窗外鸡声来,天边雁声度。
鸡喜报晨昏,雁飞知何处。
在深深的树枝上,乌鸟安静地筑巢,远行的游子正在长途跋涉。一声鸟鸣,桃花便盛开;再一声鸟鸣,春山便已昏暮。茅草屋里常有过路的客人,谁都乐于欢聚一堂。夜短而梦却偏长,梦中我仍然向家走去。刚出门不久,便想回家,话语却不知如何吐露。窗外传来鸡声,天边也传来雁声。鸡鸣报晓晨昏,雁群飞去却不知要去何方。
作者介绍:吕公溥,字子和,号梅山,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吕公溥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游子生活的感怀。在清代,社会动荡,很多人离乡背景,诗中充满了对归乡的渴望。
《宿铁门》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琐事,诗人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眷恋融合在一起。开篇以“乌鸟巢深枝”引入,展示了一种静谧的自然环境,暗示游子的孤独感。接着提到“桃花开”和“春山暮”,通过时间的变化与自然的轮回,增强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家的思念。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温馨,虽是客人,但在这里却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最后几句,夜短梦长,游子在梦中回家,反映出对故乡的强烈渴望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归属的向往,表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游子”指代什么样的人?
A. 远行的人
B. 留在家里的人
C. 小孩
D. 老人
“乌鸟巢深枝”中的“乌鸟”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快乐
D. 亲切
诗中提到的“鸡声”主要象征什么?
A. 傍晚
B. 清晨
C. 夜晚
D. 季节
答案:1. A 2. B 3. B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李白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孤独感。
《归园田居》:陶渊明则通过田园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吕公溥的田园情怀相得益彰。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