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10
富池镇上土风殊,
谁悯流民涸辙鱼。
樵子乞租营房住,
渡官强占庙门居。
贾舟聚港传官点,
鬼店扬沙托法祛。
第把沽浆招社赛,
垆头还有马相如。
在富池镇上,民俗风情各异,
谁来同情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如同干涸的泥塘中的鱼。
樵夫为了生计乞求租住的地方,
渡口的官吏强行占据庙门作为居所。
商船在港口聚集,传递官府的指令,
鬼店扬起沙尘,借助法律的名义驱逐他人。
最后,只好在酒家招待社火,
而在酒坛边,还有马相如那样的才子。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众流离失所,诗人通过描绘富池镇的景象,表达了对流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富池镇上感怀》通过对富池镇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诗中开篇提到“土风殊”,引入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这为后文的悲惨境遇做了对比。诗人以“涸辙鱼”形象化了流民的困境,突显出他们的悲惨处境,令人心生怜悯。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樵子乞租和渡官强占庙门的场景,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无情与权力的压迫。商船的聚集与“鬼店”的存在,显示了经济活动的繁忙与社会的黑暗面,暗示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不少不法行为。最后,诗人通过“沽浆招社赛”来表现人们在困境中寻找乐趣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现实为背景,借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流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关注。
“涸辙鱼”用来比喻什么?
A. 充满活力的人
B. 生活困苦的人
C. 忍辱负重的人
答案:B
在诗中,樵子乞租的原因是什么?
A. 赚钱
B. 生活艰难
C. 寻找朋友
答案:B
“贾舟聚港”暗示了什么?
A. 经济繁荣
B. 社会安宁
C. 人们的快乐
答案:A
这篇解析不仅帮助读者理解《富池镇上感怀》的深刻内涵,也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