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

时间: 2025-05-02 14:29:58

诗句

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凌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8

原文展示:

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
凌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

白话文翻译:

我游览了三茅山,月光下景色如丹霞般美丽。
在梦中驾着翡翠色的车,凉爽的云彩拥抱着金色的衣袍。
耳边波涛声不断,广阔的天地无边无际。
我还记得乘着扶摇而上,曾向天帝询问。
今年秋天我游览匡庐,身心仿佛有飞翔的势头。
在空中裹着白云,白云好似我的护卫。
头发竖起,草木上露珠闪烁。
飞泉涌动,潮声震响,真可以洗净我的昏沉。
过去我在曲折的道路上行走,遇到过多少磨难。
岂知凡人的身体瘦弱,不能在此脱胎换骨。
西风催促着我游历,打破了我梦中的浮华。
衣襟上满是月夜的香气,苍翠的岩石下盛开着丹桂。

注释:

  • 三茅山:指的是茅山,位于江苏省,因其道教文化而闻名。
  • 丹光:形容月光如丹霞般美丽。
  • 翠蜺车:梦中驾乘的车,色彩华美。
  • 抟扶摇:古代典故,指借助风势飞翔,常用以形容高人或志向远大者。
  • 匡庐:指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飞泉:指从山上飞流而下的泉水,象征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道家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对茅山游历的追忆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游历山水的种种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开头描绘了月下三茅山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接着,梦中驾车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解放,凉云和金袂则传达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感觉。诗中多次提到飞翔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随着诗的深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凡尘生活,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最后,西风的催促和衣襟上的月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在美丽的意境中蕴含着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游三茅山,月下丹光丽:描写在月光下游览三茅山的美景。
  2. 梦驾翠蜺车,凉云拥金袂:梦中幻想乘坐华丽的车,凉爽的云彩环绕身边。
  3. 两耳波浪透,广漠不可际:耳边传来水流声,周围天地的辽阔无边。
  4. 犹记抟扶摇,乘风曾问帝:回忆起曾经借助风势飞翔,向神明请教。
  5. 今秋游匡庐,身有飞举势:在秋天游览庐山,感觉自己有如飞翔。
  6. 凌虚裹白云,白云镇相卫:在空中被白云环绕,似乎白云在守护自己。
  7. 毛发极森竦,草木露华缀:头发竖起,草木上露珠闪烁。
  8. 飞泉涌潮响,真可涤昏滞:飞泉的声音震耳欲聋,令人神清气爽。
  9. 向来句曲行,有遇抑何锐:过去在曲折的道路上行走,遇到的艰难险阻。
  10. 岂知凡骨癯,不能于彼蜕:人身的单薄无法在此脱胎换骨。
  11. 西风催此游,破我梦浮世:西风催促着我继续游历,打破了我美好的梦境。
  12. 衣襟被月香,苍岩折丹桂:衣襟上飘荡着月光的香气,苍翠的岩石上盛开着桂花。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月下丹光丽”)、拟人(如“凉云拥金袂”)、对仗(如“飞泉涌潮响”)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清幽、静谧的美好时光。
  • 桂花:象征高洁、优雅,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白云:代表自由与超然,体现了诗人的志向。
  • 飞泉:象征生机与活力,传达出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A. 三茅山
    B. 黄山
    C. 泰山
    D. 庐山

  2. 诗中“抟扶摇”意指什么? A. 飞翔
    B. 攀登
    C. 旅行
    D. 追逐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哀伤
    D. 超脱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庐山中闻桂香忆游茅山时梦中游桂花下》和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董嗣杲的则更具细腻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董嗣杲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禽杂言 万景楼次韵六绝 重午山蹊独步 天象 草堂 包港风涛二首 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 其一 研屏 至节前十日游胜因寺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阁 至节出谒回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字旁的字 夜以继昼 垂精 英资 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振鹭在庭 吴雪 门户洞开 乛字旁的字 包含驾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一班半点 玉芙蓉 又字旁的字 暇裕 魚字旁的字 包含蚁的词语有哪些 左文右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