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孤山》

时间: 2025-04-25 07:05:42

诗句

缥渺蓬莱拥翠寒,百年营取屋千间。

黄庭殿矗烟霞老,瀛屿堂幽日月閒。

水泛花阴藏辇路,墙分柳色护仙关。

林家梅塚陈家柏,万古流芳镇此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05:42

原文展示:

缥渺蓬莱拥翠寒,百年营取屋千间。
黄庭殿矗烟霞老,瀛屿堂幽日月闲。
水泛花阴藏辇路,墙分柳色护仙关。
林家梅塚陈家柏,万古流芳镇此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的美丽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诗中提到蓬莱仙境的幽美环境和百年来所营造的众多房屋,黄庭殿高耸入云,仿佛与烟霞融为一体,瀛屿堂则在日月交替中显得格外宁静。水面上荡漾着花影,仿佛隐藏着通往神仙的道路,墙边的柳树则守护着通往仙境的门户。林家和陈家的梅树和柏树在这里默默地见证着千古流传的芳名,孤山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


注释:

字词注释:

  • 缥渺:形容空灵、虚幻的样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长生不老。
  • 黄庭殿:道教的殿堂,象征着神仙居住的地方。
  • 瀛屿堂:指海中的小岛,寓意隐逸之地。
  • 辇路:古代皇帝出行的道路。
  • 仙关:通往仙境的入口。
  • 梅塚:指林家的梅树墓地。
  • :象征长青,常用来祭奠故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蓬莱”、“黄庭殿”等,均是道教文化中的典型意象,代表着对长生和仙境的向往。这些意象在古代文人诗歌中频繁出现,体现了文人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白鹤,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大多以山水和田园为题材,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他擅长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孤山为著名的风景名胜,董嗣杲在此作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隐逸生活的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孤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开篇以“缥渺蓬莱”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进入一个理想的境地。接着,诗人描述了百年来所建的房屋,表明了人类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历史。黄庭殿的高耸和瀛屿堂的幽静则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水面上的花影与辇路的结合,暗示着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而墙边的柳色则像是守护者,守护着这片仙境,暗示了诗人对神秘与美好的向往。最后,林家梅塚与陈家柏树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永恒联系。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与死、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董嗣杲通过对孤山的描写,传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缥渺蓬莱拥翠寒:开头描绘了蓬莱仙境般的景色,强调孤山的空灵和美丽。
  2. 百年营取屋千间:表明人们在此地建立了许多房屋,体现了人类在自然中的生存与繁衍。
  3. 黄庭殿矗烟霞老:描述了高耸的黄庭殿,象征着道教文化的积淀与悠久。
  4. 瀛屿堂幽日月闲:描绘了静谧的瀛屿堂,在日月交替中显得宁静和谐。
  5. 水泛花阴藏辇路:水面荡漾着花影,暗示着通往神仙世界的道路。
  6. 墙分柳色护仙关:柳树的颜色分隔着墙面,象征着守护通往仙境的门户。
  7. 林家梅塚陈家柏:提到林家和陈家的树木,纪念那些与孤山息息相关的人。
  8. 万古流芳镇此山:结尾强调孤山的历史与名声,永存不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缥渺蓬莱”,将孤山比作仙境,展现其独特魅力。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意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墙分柳色”,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特征,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存、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长生不老。
  • 黄庭殿:道教的象征,代表着神秘与超脱。
  • 水与花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柳色:象征柔美与守护,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孤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嗣杲
    • D. 白居易
  2. “缥渺蓬莱”中的“蓬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道教的仙境
    • C. 一座山
    • D. 一种饮品
  3. 诗中提到的“黄庭殿”象征什么?

    • A. 人间的繁华
    • B. 道教的殿堂
    • C. 商业的中心
    • D. 诗人的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山中问答》(王维):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恬淡生活。

诗词对比:

  • 董嗣杲《孤山》 vs 王维《终南山》:两者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董嗣杲更倾向于描写人类文明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万里春 秋暮北九水独游 万里春 万里春 易朱弦作新操 万里春 山渐青 山渐青 山渐青 鳌阳道中 后庭宴 用南唐人韵 后庭宴 后庭宴 其二 岭南归棹苦雨,和罗弘载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娇饶 蹑影追风 众萌 连宅 时和岁丰 身字旁的字 阤崩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先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装聋 牛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炮筒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