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6:45
长安道
作者: 沈佺期 〔唐代〕
秦地平如掌,层城入云汉。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
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景象,秦地如同掌心一般平坦,层层叠叠的城池直入云汉。春天的楼阁在九条街道上显得格外美丽,车马在千扇门前穿梭而过。绿槐花开,红尘中人们聚散不定。傍晚时分,斗鸡的声音回荡,经过时我斜眼一看,景象别有一番风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描绘的长安盛景与唐代的繁华盛世有直接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作者介绍: 沈佺期,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以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著称。沈佺期的作品多表现出乐观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长安道》是在唐代长安盛世的背景下创作的。长安作为当时的国都,繁华热闹,市井生活丰富多彩,诗人通过对长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热爱和赞美。
《长安道》是一首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诗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安的繁华景象。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长安的地理和建筑,首句“秦地平如掌”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长安的平坦与广阔,接下来的“层城入云汉”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了城池的雄伟,仿佛直插云霄。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勾勒出春日长安的生机勃勃,九条街道和千扇门前车马穿梭如织,展现了城市的繁忙与活力。最后两句转折,强调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生活的无常,“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描绘了人们的聚散离合,寓意人生如梦,难以把握。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长安的繁华与喧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透出对人世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观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秦地平如掌”是指什么?
“楼阁九衢春”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诗中提到的“斗鸡”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长安道》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中国古代城市和自然的壮丽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城市的繁华与人文,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雄伟与人的渺小。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视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