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0:03
吾从释迦久,无上师涅槃。
探道三十载,得道天南端。
非胜适殊方,起喧归理难。
放弃乃良缘,世虑不曾干。
香界萦北渚,花龛隐南峦。
危昂阶下石,演漾窗中澜。
云盖看木秀,天空见藤盘。
处俗勒宴坐,居贫业行坛。
试将有漏躯,聊作无生观。
了然究诸品,弥觉静者安。
我跟随释迦佛很久,至今没有找到更高的涅槃境界。
探求大道已经三十年,终于在天南的边际得到了真理。
并不是胜利就适合所有地方,喧嚣之中归于理性很难。
放弃和世俗的缘分,世俗的忧虑从未影响我。
香气缭绕在北边的水边,花坛隐匿在南边的山峦。
高耸的石阶下有石头,窗中波澜荡漾。
云彩覆盖着俊秀的树木,天空中可以看到藤蔓盘绕。
在世俗的宴会上坐着,过着贫穷的修行生活。
试着将有漏的身体,聊作无生的观念。
了然一切事物,愈加觉悟的静者安然自得。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景仁,号阮亭,曾任翰林学士,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哲理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佛教理想和自身修行体验的反思之际,体现了他在漫长的求道过程中对世俗与内心的挣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绍隆寺》是沈佺期在佛教思想影响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内心静谧的追求。整首诗的情感复杂而深邃,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修行的体验,展现了一个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诗中“吾从释迦久,无上师涅槃”,透露出他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与追求,经历三十年的探道,最终在天南得道,体现了长时间修行的艰辛与收获。后面描绘的“香界萦北渚,花龛隐南峦”,则是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象征着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中多处自然意象如“云盖看木秀,天空见藤盘”,通过生动的视觉描写,传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处俗勒宴坐,居贫业行坛”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表明他不被外界物质所困扰,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解脱与安宁。这种内心的安宁最终使他“了然究诸品,弥觉静者安”,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精神的解脱与内心的平静。通过对佛教理想的追求与自然的细腻描写,沈佺期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越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吾从释迦久”中的“释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释迦牟尼
C. 一座山
D.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香界”象征什么?
A. 物质的享受
B. 精神的宁静
C. 热闹的市集
D. 战争的残酷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世俗的享受
C. 精神解脱与内心平静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C
《鹿柴》(王维)与《绍隆寺》均通过自然景象传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王维更强调山水的清幽,而沈佺期则结合了佛教哲学,探讨修行的意义与世俗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