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0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04:03
折杨柳歌 其五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上马出门去,马鞭持与郎。
郎度孟津水,何时还故乡。
我骑马出门,手中握着马鞭,
你却渡过孟津河,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作者介绍:李攀龙,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其作品常表现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恋,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离乡出游之际,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的普遍感受。
《折杨柳歌 其五》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开头“上马出门去,马鞭持与郎”,描绘了骑行的动作和手持马鞭的场景,给人一种即将出发的紧迫感和决然之情。“郎度孟津水”则转而描写了对方的行踪,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仿佛在说,虽然我已经出发,但你却早已在渡河,象征着距离的拉远。最后一句“何时还故乡”,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带有浓厚的思乡情怀。
全诗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和对话,呈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思念,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李攀龙在此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生活细节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较强的代入感和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离别的情景,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传达了人们在旅途中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不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郎”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诗人的爱人或朋友
C. 诗人的马
“何时还故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思念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孟津水”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旅行的开始
B. 离别的阻隔
C. 生活的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夜泊牛津》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但相比之下,李攀龙的《折杨柳歌》更侧重于具体的离别场景,而李白则更多地描绘了孤独的夜景和对过往的回忆。两者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但各有侧重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