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4:32
扇堕巾攲午梦回,鸣鸠又唤雨丝来。
数行褚帖临窗学,一卷陶诗傍枕开。
糠火就林煨苦笋,密罂沉井渍青梅。
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
扇子掉落,头巾斜靠,午后的梦境中惊醒,
鸣鸠的叫声又唤来细细的雨丝。
几行书法练习在窗前学习,一卷陶渊明的诗歌在枕边摊开。
糠火在树林里煨制苦笋,沉罂的青梅在井水中浸泡。
艾草人走出巍然的身影,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节令的催促。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以爱国、咏史、田园诗著称。陆游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夏,正值农忙时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陆游的这首《初夏野兴三首》其三,展现了浓厚的初夏气息和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以“扇堕巾攲午梦回”引入,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午后,扇子掉落、头巾斜靠,给人一种放松而又略显慵懒的感觉。接着,鸣鸠的叫声唤来了细细的雨丝,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气候变换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书法练习和陶渊明的诗,显示了他对文化的追求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糠火就林煨苦笋”的描写,体现了乡野生活的朴实与自然的馈赠,而“密罂沉井渍青梅”则暗示了夏季的丰收与美味。
最后两句“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则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艾草与节物的联系,表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将夏日的气息与人生态度巧妙结合,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鸣鸠”指的是哪种动物?
诗中提到的“陶诗”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的《初夏野兴三首》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多地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