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

时间: 2025-08-04 08:34:36

诗句

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

不知今史氏,何处列君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34:36

原文展示

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
不知今史氏,何处列君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人风采的赞美,文人的声名如金声般响亮,良好的品德在各个城市中都受到推崇。然而,不知现在的史家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名字。

注释

  • 文苑:指文人的集会或文艺界。
  • 振金声:比喻文人作品的影响力如金声般响亮。
  • 循良:指品德端正的人。
  • 冠百城:在百城中名列前茅。
  • 史氏:指史家,专门记载历史的人。
  • 列君名:列出你的名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醉翁,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河南,后在长安、湖南等地活动。他以诗文俱佳而著称,尤其善于写古体诗和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文人风气鼎盛,刘禹锡在此背景下写作,表达了对文人理想与声名的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历史书写的批评。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这首诗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通过“文苑振金声”,诗人首先引入了文人之间的荣耀与影响力,声声金响不仅是对文人作品的赞美,也是对文人精神的推崇。接着提到“循良冠百城”,说明了品德的重要性,暗示着文人不仅要有才华,更应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这种观念在唐代文人中尤为重要。

接下来,诗人通过“不知今史氏,何处列君名”表达了对历史评价的疑虑与无奈。历史的书写往往会遗漏一些杰出的人物,诗人感叹自己所敬仰的朋友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传达出一种对名声与流传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刘禹锡对文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其间渗透着一种对个人成就与历史地位的深切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苑振金声:文人聚集的地方,才能与声望如金声般响亮。
  • 循良冠百城:品德高尚之人在各地都获得尊重与认可。
  • 不知今史氏:不知现在的历史学家。
  • 何处列君名:在哪里能找到你的名字,表达对历史遗忘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人的声望比作金声,强调其响亮与珍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文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同时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文苑:象征文人聚集的雅集,体现了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 金声:象征着珍贵的声望与成就。
  • 百城:代表广阔的社会环境,文人理想的实现与传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苑振金声”中的“金声”指的是什么? A. 金银珠宝
    B. 文人的声名
    C. 书法作品

  2. 诗中提到的“循良”是指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品德高尚
    C. 学识渊博

  3. “何处列君名”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历史的遗忘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历史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对文人理想与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的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陈口华侍儿读书 菖蒲 昔游诗 其十二 昔游诗 其十 昔游诗 其八 昔游诗 其五 昔游诗 其二 平甫见招不欲往 过德清 卜算子·绿萼更横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澄 姜桂之性 包含刮的词语有哪些 生拽活拖 糹字旁的字 赙布 无字旁的字 象箸玉杯 鼎字旁的字 慧业文人 包含饿的成语 五花馆 殳字旁的字 孔版印刷 赛金花 红妆素裹 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