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22
城西门外滟预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在城西门外的水波中,年年都有堆积的浪花,波涛翻滚却无法摧毁它们。人心的懊恼和不安不如坚石,年少时东去又西归,似乎总是难以安定。
诗中提到的“东去复西来”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寓意着人生的旅途多变,像水波一样难以把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兼具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竹枝》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人情世态的思考,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竹枝》通过描绘城西门外的水波,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前两句以水波的持续存在为引,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尽管波浪年年翻滚,却始终无法摧毁岸边的堤岸,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
后两句则转向人心的情感,诗人用“懊恼人心不如石”来表达人的烦恼与脆弱,强调了人心的敏感和多变。与此同时,提到“少时东去复西来”,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旅程,总是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心的对比,展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传达了坚韧与安定的哲思。
诗中“年年波浪不能摧”意指什么?
“懊恼人心不如石”中“石”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