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5:39
忆幼子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膝下相随五阅秋,意其可以付箕裘。
祗缘老子身无福,致使佳儿命不修。
宿业结来知有自,暑行坏会复奚尤。
灵台一点知何处,痛入肝肠死则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幼子深切的怀念和惋惜之情。前两句提到,孩子在膝下陪伴自己已经五个秋天,期望将来能将他托付给美好的前途。然而,因自己运势不佳,导致孩子命运多舛。后两句则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认为之前的业障使得一切都无法改变,内心的痛苦深入肝肠,甚至想要一死了之。
“膝下相随”反映了古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关爱,强调了家庭亲情的深厚。在古代诗词中,“命不修”常常用来表达对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对自身和家庭的惋惜。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语言简练而深刻,擅长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家庭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自己孩子的深切怀念之际,可能是因为家庭遭遇变故或个人运势不佳,导致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忆幼子》是李曾伯对幼子深情的怀念之作,诗中流露出父亲对孩子的浓厚爱意和深切关切。诗人用“膝下相随五阅秋”开篇,展现了和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然而这种温馨的画面却被“意其可以付箕裘”的希冀和现实的无奈所打破。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责于自身的命运,感叹自己运势不佳,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未来。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为沉痛,回忆过往的因果,感叹命运的无常。诗人用“灵台一点”来表达内心的迷茫与痛苦,最终以“痛入肝肠”收尾,情感愈发浓烈,令人感受到深切的悲伤与无奈。这首诗在形式上虽然简洁,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却使其成为一首动人的怀旧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幼子深切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表达了父亲对子女未来的担忧和对自身无能为力的痛苦,展示了浓厚的亲情和对命运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膝下相随”的意思是什么?
a) 亲情深厚
b) 时间流逝
c) 孩子成长
诗人因何感到无奈?
a) 孩子不听话
b) 自身运势不佳
c) 家庭变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忆幼子》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中对家庭和命运的不同表现,李曾伯侧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对家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