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西楼题柱》

时间: 2025-04-24 12:31:51

诗句

分弓来戍岭南州,动镜尘生雪满头。

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31:51

登西楼题柱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原文展示:

分弓来戍岭南州,动镜尘生雪满头。
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战士在岭南镇守的情景。他弯弓守卫,仿佛有镜子里的尘埃在阳光下闪烁,白发满头。也许他认为老人的话语应该简单明了,但他又感到对老子那种自由遨游的向往。青山的落处传来钟声,是寺庙的回响;而白鹭在明亮的边缘处,静静地倚靠在楼上。衙门的官吏散去,归家的路上显得冰冷而宁静,庭院里落叶纷飞,伴随着晴天的鸠鸟声。


注释:

  • 分弓:指拉弓射箭,象征着守卫和战斗。
  • 镜尘:镜子上的尘埃,比喻人的白发或年老的迹象。
  • 愚言:简单而愚笨的话,强调简易与真实。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 钟闻寺:寺庙的钟声,象征宁静和宗教的安宁。
  • 冰样静: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寂静。
  • 晴鸠:晴天的鸠鸟,象征着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平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通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岭南戍守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士人对于政治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西楼题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情怀的诗歌。诗的开头,通过“分弓来戍岭南州”的描绘,展现了战士在边疆的保卫职责,体现了他们的勇敢与担当。而“动镜尘生雪满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白发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重。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兵戎生活的艰辛,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接下来的“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句,表达了对老子哲学的理解与向往。简单直接的思想更容易让人接受,而对老子那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追慕。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青山与寺庙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最后两句“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则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寂静与宁静,落叶与鸠鸟声的结合,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淡然的心境。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亦是由外到内,最终引导读者走入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受,展现了对人生、自然与自由深邃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弓来戍岭南州: 作为守边的士兵,拉开弓弦,表明了他的职责与担当。
  • 动镜尘生雪满头: 通过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易逝。
  • 原进愚言宜简易: 强调了追求简单真实的话语,表现出对复杂世事的厌倦。
  • 颇哀老子得遨游: 对老子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 青山落处钟闻寺: 通过钟声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象征着对宗教的向往。
  • 白鹭明边人倚楼: 白鹭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静谧。
  • 衙散吏归冰样静: 描绘了官吏散去后的冷清与安静。
  • 一庭落叶和晴鸠: 落叶与鸠鸟声的结合,形成了宁静与祥和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 “动镜尘生雪满头”通过比喻表现人的年岁与经历。
  • 对仗: 在“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中,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 意象: 通过自然意象如青山、白鹭等,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戍边生活中的孤独与感慨,展现了古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 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钟声: 代表着宗教的安宁与心灵的归属。
  • 白鹭: 传达出一种优雅与宁静的意境。
  • 落叶: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晴鸠: 代表了自然的和谐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优雅与宁静
    C. 战斗

  2. “分弓来戍岭南州”中的“分弓”指的是什么? A. 拉开弓弦
    B. 折断弓
    C. 弓箭的装饰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宁静
    C. 激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by 李白
  • 《登高》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李曾伯的《登西楼题柱》均表现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加激昂,表达了对历史与英雄的缅怀,而李曾伯则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修辞与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朱濠州挽词二首 其一 七夕书事 萤火 暮春久雨 春寒 观棋 莫莫堂新竹 寄汪信民二首 其二 寄汪信民二首 其一 秋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髡顿 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观形察色 攴字旁的字 鼻鼻齫齫 绝国殊俗 含霜履雪 一篑障江河 鳞次相比 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盲区 人字头的字 汾亭 鮥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