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8:32
水调歌头(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
阅尽古今人。对影且长啸,
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
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月夜,诗人想象自己进入了广寒宫,脚下的罗袜干净无尘。月亮的清辉映照出嫦娥的风姿,仿佛她的玉骨是水做的神灵。诗人手握着清澈的月光,眼前的山河如同一体,历尽古今的人事。对着自己的影子长啸,举杯饮酒,仿佛在春天的酒坛中畅饮。此时,万顷湖面如琉璃般清澈,楚天辽阔而明净。庾楼和袁舫在此时此刻又在谈些什么呢,似乎只听见那汩汩的和声。只看到那老月亮仍旧安好,无论是镜子圆了还是钩阙更替,寒暑依然轮回。今晚幸好没有雨,何必在意醉意朦胧。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于词曲及诗歌,作品多表现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甲辰年中秋,正值月圆之时,诗人以中秋佳节为契机,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借古人之韵,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幻出广寒境”引入,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超然的境界。诗中对嫦娥的描写,既有古典美感,又融入了诗人的独特视角。接着,诗人通过“手揽清光盈掬”这一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月光如水,山河共色,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在孤独的长啸中,诗人似乎在与历史对话,感慨古今人事的变迁。酒是诗人抒情的重要媒介,一酌之间,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沉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寒暑任相更”的自然规律。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给予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启示,使整首诗在清丽的意境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颂扬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广寒境”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嫦娥的美丽?
诗中“千顷琉璃色”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