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52
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
城连晚云黑,天近午烟青。
设险通传箭,凭高胜建瓴。
防边宁藉此,烽火已全停。
在百仞高的悬崖上,危楼遥望着无边无际的苍茫。
城与晚云相连,显得格外沉重,天空在中午时分弥漫着青烟。
设置险要通道的箭楼,从高处俯瞰胜过建造的瓴瓶。
防守边疆的工作依靠这座楼,烽火已经完全熄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烽火”与古代的边防和战争信号有关,常常暗示着国家的安危与动荡。
作者介绍:
胡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作品多为古诗,风格多样,表现出对自然景观及社会时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怀远县》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防卫的重视以及和平的渴望。诗人可能是在某个边陲地区的高楼上,面对辽阔的自然景观,思考国防与和平的关系。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悬崖和危楼,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与孤寂。开篇的“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雄伟,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野从高处转向城池与云烟,展现了对边疆安宁的期待,尤其是最后一句“烽火已全停”,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以高远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勾勒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百仞悬崖上,危楼望杳冥。”
描述在高耸的悬崖上,站在危楼上远望,眼前是无尽的苍茫,渲染出一种孤独和壮丽的氛围。
“城连晚云黑,天近午烟青。”
城市与晚上的云彩相连,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夜色,天色在中午时分却显得青烟缭绕,气氛沉重。
“设险通传箭,凭高胜建瓴。”
建设高处的险要防线,箭楼的设置不仅是防御,更是从高处俯瞰周围环境的优势。
“防边宁藉此,烽火已全停。”
依靠这样的高地来防守边疆,外敌的威胁已经消失,象征着安宁的到来。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安全和社会安宁的深切关注,同时借助高耸的悬崖与危楼的意象,传达出对自然壮丽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百仞”指的是多高的悬崖?
A. 10米
B. 23米
C. 50米
D. 100米
诗中“烽火已全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期待
C. 对边疆的恐惧
D. 对故乡的思念
“危楼望杳冥”中的“杳冥”意指什么?
A. 远处的明亮
B. 深远而模糊的景象
C. 近处的清晰
D. 夜晚的黑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