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7:45
愁霖方注射,骇浪忽冲斜。
宿鸟行惊雁,游鱼目失虾。
夕波奔析木,春涨过桃花。
沸渭今如此,谁乘犯斗槎。
愁苦的细雨正不断倾泻,骇人的浪潮突然斜冲而来。
栖息的鸟儿因惊恐而飞散,游动的鱼虾因波动而失去踪影。
夕阳下的波涛奔涌着冲击着木头,春天的涨水已淹没了桃花。
如今奔腾的渭水如此,谁敢乘船在这波涛中冒险?
洪适(约1050年-1120年),字仲明,号山樵,宋代诗人,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以诗词、散文闻名。洪适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这首诗作于洪适游览溪水涨落之际,正值春雨绵绵,溪水暴涨,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次韵李相之观溪涨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浪潮、鸟鱼的动荡,塑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开篇“愁霖方注射”即点明了天气的阴郁,伴随而来的“骇浪忽冲斜”则通过强烈的动感展示了自然的威力。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愁苦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宿鸟行惊雁,游鱼目失虾”,此句描绘了在狂风暴雨中,鸟儿惊慌失措,鱼虾也因水流湍急而迷失方向,传达出一种不安和动荡的氛围。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情感的共鸣。接下来的描写,夕阳下的波涛与春天的涨水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夕阳的余晖,也有春天的生机,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最后的“沸渭今如此,谁乘犯斗槎”则是对当前情景的总结,诗人以质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冒险行为的反思,展示了人对自然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愁霖”在诗中主要表示什么?
诗中提到的“骇浪”是为了强调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谁乘犯斗槎”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洪适的诗在描绘自然景象时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壮阔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怀。两者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