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8:45
志士惜妄动,知深难固辞。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
夙夜听忧主,飞腾急济时。
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
志士们珍惜每一次出行,知道深刻的道理很难说清楚。
为什么要长久地磨练自己,却只求不被世俗的污秽所染?
夜以继日地关注主公的忧虑,渴望着能急速地施以援助。
经过荆州时,特意拜访薛据和孟云卿,想要借此机会讨论诗歌。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与友人分别之际,他对友人崔潩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杜甫身处战乱与政治动荡的时代,常常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故在此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时局的紧迫感。
这首诗通过杜甫对友人的饯别,深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提到“志士惜妄动”,反映了杜甫对行动的慎重态度,认为志士不应轻易行动,必须在深思熟虑后才可出发。这种谨慎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把控,更折射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一句中透露出诗人对自我的要求与对世俗的反思。他渴望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然而又意识到世俗的污染是难以避免的。此处,杜甫用“磷缁”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的污秽,表明他对社会风气的失望。
在后面两句中,“夙夜听忧主,飞腾急济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时局变化的敏感。他日夜关注主公的安危,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最后提到“荆州过薛孟”,则是通过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执着与对旧友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渗透着对个人与国家,友情与责任的深思,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博大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离去的惆怅,表现出对国家、友情和自身责任的深刻思考,流露出浓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杜甫在诗中提到“志士惜妄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志士们珍惜每一次出行
B. 志士们随意行动
C. 志士们不在乎世俗
D. 志士们不再磨练自己
诗中提到的“磷缁”指的是什么?
A. 清白的理想
B. 世俗的污秽
C. 友人的离去
D. 国家安危
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冷漠
B. 对国家的忧虑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世俗的沉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