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崔十三东游》

时间: 2025-05-07 06:40:24

诗句

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

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灞上春风留别袂,

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0:24

原文展示

送崔十三东游
作者:钱起 〔唐代〕

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
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灞上春风留别袂,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


白话文翻译

长途千里有着同样的心意,十年才得以见上一面。
举杯慢慢奏起琴声,瞬间就催促着离别的宴席。
丹凤城头的晚鸦叫得喧闹,行人的马头在夕阳下显得斜倚。
在灞水边春风中留住了别离的衣袂,关东的新月照耀着谁家的夜晚。
官柳依依,映照着两地的乡愁,谁能在这分别时刻不思念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同心:同样的心意,志同道合。
  • 十年一会面:形容相聚的机会难得,十年才得一次相见。
  • 当杯:指举杯饮酒。
  • 筝柱:古代乐器的支架,此处引申为演奏乐器。
  • 倏忽:瞬间、忽然。
  • 丹凤城:指某地名,象征着繁华与喧闹。
  • 夕阳斜:形容傍晚的景象,带有离别的意味。
  • 灞上:指灞河岸边,作为离别的场景。
  • 官柳:指柳树,寓意乡愁。

典故解析

“千里有同心”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相思,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十年一会面”则强调了相聚的珍贵,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10年-770年),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长安,卒于江南。他以清新婉丽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擅长写友谊和离别的诗作。

创作背景

《送崔十三东游》是钱起在朋友崔十三即将东游时写的送别之作,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惆怅心情。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在社交生活中的情感细腻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送崔十三东游》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崔十三的深切祝福和不舍之情。开篇“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便以宽广的情感视野,表达了长久友谊的珍贵。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当杯缓筝柱”的饮酒场景,渲染了宴席的温馨与离别的迫切,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离别的愁苦。傍晚的城市,晚归的行人,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灞上春风留别袂”,在春风中飘动的衣袂象征着难舍的情感,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交织在一起。

最后两句“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柳树的依依不舍象征着故乡的情怀,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强调了即使身在不同的地方,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依旧浓厚。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送别,更是对人生旅途中那些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有同心:即使相隔千里,心意依然相同,表达了深厚的友谊。
  • 十年一会面:十年才得见一次,说明相聚的珍贵与难得。
  • 当杯缓筝柱:在饮酒时放慢乐器的演奏,暗示离别的气氛愈加浓重。
  • 倏忽催离宴:离别的时刻来得如此迅速,让人感到不舍。
  • 丹凤城头噪晚鸦:描绘了城市傍晚的景象,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 行人马首夕阳斜:行人归途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孤独。
  • 灞上春风留别袂:春风中的衣袂飘动,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关东新月宿谁家:新月照耀着的夜晚,暗示着朋友的未来与不确定性。
  • 官柳依依两乡色:柳树的依依不舍,映衬着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
  • 谁能此别不相忆:最后的反问,强调了离别后的思念是不可避免的。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柳”比作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拟人:柳树“依依”似乎在诉说离别的情感。
  • 对仗:如“夕阳斜”和“宿谁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朋友的深切祝福与不舍之情,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离别时的情感细腻,传达了人生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也暗示着离别后的希望。
  • 丹凤城:代表繁华与喧闹,反映了人情世态。
  • 晚鸦:喧闹的鸟鸣声,增添了离别的哀伤气氛。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不确定的未来。
  • 官柳:乡愁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十年一会面”,意指: A. 十年才能见上一面
    B. 每年都会见面
    C. 十年之内见面很多次
    D. 十年间没有见过

  2. “丹凤城头噪晚鸦”的意象主要表达: A. 城市的喧闹
    B. 离别的哀伤
    C. 早晨的宁静
    D. 人生的忙碌

  3. 最后两句“谁能此别不相忆”强调: A. 离别是必然的
    B. 思念是无可避免的
    C. 友情是深厚的
    D. 分别不重要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现了离别之情,但更强调了人生的旅途与个人的追求。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早晨离别的景象,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美好的憧憬。

这种对比展示了唐诗中对友情与离别的多样化表现,反映了不同诗人对同一情感主题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

通过对《送崔十三东游》的深入分析,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也能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美感。

相关查询

次韵答陈石泉 晚憩石门洞 次韵答陈石泉 次愚谷雪韵 次黄日岩韵 春日郊行次平野韵 过万氏别院见旧题有感 方干岛 钱王祠 彭蠡湖乡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舐的词语有哪些 离山调虎 玄武司马 毋字旁的字 犯颜进谏 母字旁的字 朋齿 微践 忍尤攘诟 包含酪的词语有哪些 囊空如洗 反文旁的字 居冠 韦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月没参横 出林乳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