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9:31
海门双青暮烟歇,万顷金波涌明月。
侯家小儿能觱篥,对此清光天性发。
长江凝练树无风,浏栗一声霄汉中。
涵胡画角怨边草,萧瑟清蝉吟野丛。
冲融顿挫心使指,雄吼如风转如水。
思妇多情珠泪垂,仙禽欲舞双翅起。
郡人寂听衣满霜,江城月斜楼影长。
才惊指下繁韵息,已见树杪明星光。
谢公高斋吟激楚,恋阙心同在羁旅。
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雒客扶风邬。
吴门水驿按山阴,文字殷勤寄意深。
欲识阳陶能绝处,少年荣贵道伤心。
海门的双青山在暮色中显得安静,万顷的金色波浪在明月下涌动。侯家的小孩会吹觱篥,面对这清亮的月光,自然就流露出天性的才华。长江边上静谧的树木没有风声,清脆的栗子声在高空中回响。涵胡的画角声让人怨念边草,凄凉的蝉鸣在野丛中回荡。曲调的起伏让人心随指动,雄壮的吼声如同风转水涌。思念的妇人情深,泪珠滴落,像仙禽欲舞的双翅。郡中人静静地听着,衣衫上沾满霜露,江城的月光斜照,楼影拉长。才刚惊觉指下繁密的韵律已然停息,已见树梢的明星闪烁。谢公在高斋吟咏,感慨楚地的情怀,心中恋阙,身在羁旅。一曲荆人的白雪歌,仿佛听见了雒客的扶风歌声。吴门的水驿在山阴之下,文字温厚诚恳,寄托着深厚的情意。想要了解阳陶的绝妙之处,少年荣华却让人伤感。
作者介绍: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风格清新、语言简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也有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禹锡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人们的情感状态。
刘禹锡的《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与音乐氛围的诗。诗中开篇以“海门双青暮烟歇”展现了宁静的自然景象,接着通过“侯家小儿能觱篥”引出音乐的主题,突显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在诗的中段,作者通过“长江凝练树无风”、“萧瑟清蝉吟野丛”等意象,描绘了静谧的环境和音乐的清雅,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思妇多情珠泪垂”等句子,表达了思念与情感的交织。尤其是“江城月斜楼影长”的意象,描绘了月光下的孤独与长久的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诗人以“欲识阳陶能绝处,少年荣贵道伤心”结束,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全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出刘禹锡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诗中的音乐元素贯穿始终,增添了诗的韵律感,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音乐的热爱,流露出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孩会吹什么乐器?
A. 笛子
B. 觱篥
C. 琵琶
D. 二胡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指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谢灵运
D. 白居易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地方?
A. 江南
B. 海门
C. 长安
D. 洛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与刘禹锡的诗都描绘了月夜的情景,李白的诗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豪放,而刘禹锡则更注重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思考。